待人少了些,她入席端坐在他对面,面上带笑意:“还要多亏三思哥,三思哥这般聪明之人,定知道这步氏若是落到那家子手中,迟早是要没落的。”
在阿爹阿娘出事那年,步天祥便有收回如意楼的打算,兔死狐悲,打着“救济孤女”的旗号,让他那三个儿子来如意楼却是一顿抢砸,还欲做主将她过继给族里没有子嗣之人。当时二叔步梀远在千里之外的西域做生意,一时半会赶不回来为她撑腰,族中唯一肯为她说上两句话的,便只有步三思。
虽那时步三思在族中已然有一些势力,但也并不能明面忤逆步天祥,他只能迂回着说了一些折中的话,以柔克刚的法子堪堪保下如意楼。
至于步三思为何对步如琅不同于旁人,还得追溯到步骄和贡氏身上。
当年步三思是个实打实的孤儿。步三思的爹算是步氏远房的一支血脉,本是远在大魏西南的滁州彭县之地讨日子,攒钱开了一间棺材铺子,娶了一个从良的青楼妓子,二人生下步三思,本来日子靠着那棺材铺子的进项,也能好好过得下去。
但天有不测风云,滁州彭县有一伙山匪到山下肆意烧杀抢劫,路过之时抢了这棺材铺子所有的现银之后,又嫌弃这铺子太过晦气,想一把火烧了,但这铺子是全家人的生计来源,步三思的爹拼命阻挠那群山匪,不慎被推倒,脑子磕到棺材角上,当场咽了气。
步三思的娘不久之后改嫁,做了彭县当地一个富商的第二十三房小妾,在被人用轿子抬走前,她给步三思做了一顿热饭,又将米缸里装满米,自此不再回来。
一个下过雪的寒冬清晨,步骄在自家宅子门前意外捡到了面黄肌瘦的步三思,这年仅十岁的男娃,竟是一个人做主卖了彭县那间棺材铺,用卖铺的钱下葬了自个儿爹,又拿着剩下的银子,跋山涉水来京城里寻血亲之族。
步骄给他煮了很多吃食,有香喷喷的羊骨汤,香甜软糯的金乳酥,还有炸得焦黄的酥肉卷。以前他还在彭县时,吃完了那缸米便经常有上顿没下顿,肠子有时饿得打结发痛,他只好去那些酒肆倒泔水的地方,找一找稍微干净一些的馒头、烧饼之类,稍稍填一填肚子。但也不能吃多,因为不知下一顿是什么时候,因此要存一点以防万一。
步骄养了他一段时日,又去了族中一趟,本来想着说一声将他过继来当儿子,但步天祥却不肯,许是瞧中了这孤儿的机灵劲儿,便收他做了义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