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复卦》道:"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乞巧节在立秋过后姗姗来迟,此日月皆为七,故也称重七。又曰”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
乞巧节又为受妇人欢迎的”女节“,以未成亲的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故称女节。在此兰夜,除了向织女乞求巧手之外,更乞求婚姻巧配。在大魏传统中,亲事是关乎小娘子们的终身大事,痴情女子会在乞巧节,对着兰月祈祷自己的余生美满幸福。
如意楼这日接了街坊的活儿,忙着制作”裹头香“。
因往昔乞巧日,盛京有香桥会习俗,而制作香桥是全城的重要环节。这香桥是用街坊凑来的各种粗长的裹头香,混杂在一起,搭成的长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于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
入夜,百姓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这份福气是难得的,一年一度,因此人人都想跟着沾一沾,祈祷今年顺顺利利。
因着是女节,如意楼的女伙计们都穿得比平日里讲究一些。
步如琅这几年蹿个儿快,贡氏生前给她买的那些好衣裳,她有些还未穿过便已经穿不下去了,遂她回宅子里,从百宝箱底挑了挑,找了件崭新的桃霞缎织掐花绣裙给小竹子,自个儿又拣了件稍微素面的白玉兰青蝉烟纹钿花罗裙,虽颜色不出挑,胜在细节精致。
她又从宅子中的沟渠里掂量一番,接来一盆昨夜至今晨的清澈露水,用以洗面,这是乞巧女儿必做的净身环节。小竹子才十岁出头,女儿家懵懵懂懂,而一身肌肤正是细嫩的时候,滑腻似酥,若是敷粉反倒弄巧成拙,略略描画一下黛眉即可。
步如琅站在她身后为她梳了个双髻,发髻上缀了两条简单的桃粉绸带,正适合小竹子这般年纪的小姑娘打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