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杨云清 >
        冷板凳不能坐,否则很容易就长坐不起。尽管以后的事情谁也不能预料,到时候也未必没有转机,但是杨云清他不是冒险家,不愿为此赌上现在这么好的开端。

        他今年才十七岁,若是乡试过了,待到明年,也不过是十八岁。这个年纪正是最合适的年纪,考中之后,既能让人称赞一句少年英才,又不会因为年纪太小,被弃之不用。

        之后没过几天,海伯便和李高朗并王向松两家一同过来了。这个时候,楚嘉泽他们那边也早已收拾好了,就待启程了。

        因为念着海伯他们刚刚才从祁县那边赶过来,一路也是累了,于是杨云清便和楚嘉泽商量再过一天走。楚嘉泽他也不在乎这一天两天的时间,也自是答应了。

        杨云清这几年和王向松还有李高朗他们二人可以说是离多见少,不过他们几人也习惯了,除去一直写信联系,每年趁着过年前后的时间也能聚一聚。

        府学这边经常会将学生的优秀文章张贴在廊下的榜上,杨云清是次次都在此列。

        但是其他人的文章他也会看个一二,遇到文章实在是作的极好的,他还会将其抄写下来,攒到一摞,一起寄给李高朗还有王向松他们。

        府学的生源本就比县学要好,再加之夫子更是都水平极高,因而杨云清给王向松他们寄过去的文章,每次都会被县学那边的学生传抄借阅。

        一时之间,已经入县学了好几年的王向松还有刚入学的李高朗他们二人,直接成了县学里最受欢迎的人,常常有人来询问他们还有府城那边寄过来的文章没。

        杨云清知道之后,写信寄文章也是更勤了,隔几天便寄回去几篇。这个对于他来说也不过是随书人有所帮助,那又为什么不去做呢?横竖也就是浪费了一点抄文章的时间而已。

        至于他抄的是其它同窗的文章,这个做法在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侵犯著作权的说法,相反那些人知道自己的文章竟然能被许多人传抄借阅后,甚至还感到十分高兴,在他们眼里,这就是对他们的一种赞美和肯定。

        从前左思《三都赋》一出,众人纷纷传抄,一时之间洛阳纸贵,这个同时也让左思名声大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