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不管是bi的中端产品还是共利的产品,要保证完全发挥光纤硬盘的性能,主机接口必须要光纤通道才行,这就意味着共利要拿出最高等级的9200系列产品才勉强与bi的中端产品进行竞争。

        陈刚在心里默默算了算,又继续问道:“你准备拿我们的9200系列去竞争?这么多光纤硬盘,这个单子的出货价我们都要接近200万了。”

        王晨宇纠正道:“按照公司的正常价格体系,销售给合作伙伴是184万。你还没有说bi按照这样的配置会有多少钱呢。”

        陈刚抠了抠脑门,回答道:“bi的中端产品按照这个配置怎么着也要300万以上。如果到用户端就不好预估了,我们并不知道bi的代理商要挣多少钱,在300万的基础上加多少利润。不过再怎么说也要330万吧。”

        王晨宇对于陈刚的回答倒不感觉意外,因为陈刚的预估价和李军的预估价也是产不多的。

        但是王晨宇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因为陈刚预估的几个也是bi的正常出货价,但是一遇到竞争,特别是价格比较低的竞争对手,为了拿下单子,鬼知道bi最终会批出一个什么价格,毕竟bi的产品利润率不低,有着一定的特价空间。

        因此王晨宇有些疑虑道:“这是bi的普通售价,但是一旦遇到价格竞争,难保bi不会批出一个相对较低的特价出来。我最担心的就是这个,我们两在这里私下说实话,我们的9200系列和bi中端产品从性能和技术上来比较,略微还差了一点点。”

        陈刚拍了拍王晨宇的手臂,笑着说道:“这个单子不小,你可得打起精神来。价格只是一部分因素,能不能中标,还要看很多其他因素的,比如用户关系。你们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如果做得深和做得扎实,价格因素反而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一点你做了那么多大单应该是知道的。”

        王晨宇叹了口气道:“问题也恰恰在这里,我这边今年做了市场区域划分的调整,现在负责三真省市场的是李军,他从销售能力上还是销售经验上距离一个好销售还有一定的距离。而我却分身乏术,不能全身心投入到这个单子来帮助他,我真的担心他会犯错而丢单。”

        陈刚闻言沉吟了一下,问道:“这个单子可不小,如果你对李军的能力抱有疑虑那就更应该花心思盯住这个单子,这样一个184万的单子就顶得上你们年度销售任务的六分之一了。所以你得重视起来才行。”

        从始至终,陈刚都没有向王晨宇问起用户是什么单位,用户的技术需求是什么。如果换成一个让他不怎么放心的分公司存储产品部经理,陈刚说不定会一直追问细节并给出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笔趣阁;http://www.xiaoshuogua.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