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察氏还没进平郡王府的门,朝堂上就开始天天催着立太子了。

        康熙很恼火,不说别的,一帮儿子之中,从小接受了储君教育的胤礽在康熙眼里都能挑出不知道多少不是来,何况是其他人,因此,康熙直接将这事给压了下来,然后,又准备去北巡。

        上一次北巡因为胤礽之事,最终可以说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还没走多远呢,就回来了,还叫一些福晋的蒙古王公看了笑话。

        当然,大哥不说二哥,蒙古那边,因为继承人的问题,也经常会搞出一些事情来,以前的时候,蒙古人的规矩其实是小儿子继承家业,但是,这也不是固定的,毕竟,要是首领死了,小儿子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孩子,难不成也叫这个孩子继承部族吗?何况,成吉思汗那个时候,继承权涉及到的已经不是一块草场,而是一个巨大的帝国。因此,蒙元那会儿,因为继承权的问题,也差点没打出狗脑子来。就算是现在,蒙古各个部族的继承权依旧很成问题,大清这边自然更愿意册封自家公主宗女所生的血脉继承,但是蒙古人又不是傻子,他能让你生不出来,生出来也养不大。别说是在草原上,就算是在中原,如温宪公主下嫁舜安颜,舜安颜一直不喜公主,与公主比较疏远,在自个家里头养小妾,对外还有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就是公主无所出,他不能断了血脉。

        放到蒙古更是如此,这些公主过去本来就是和亲的,这些蒙古王公对她们少有敬意,他们虽说是娶了公主,但是,就像是满人贵族除了有嫡福晋,还有侧福晋一样,他们还会互相联姻,另娶侧妃,这些侧妃名义上是妾室,实际上在部族里头掌握着本应该属于公主的权利。

        如此,朝廷就算是想要册封公主之子做世子,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只得捏着鼻子挑选庶子继承。放在中原,庶子继承爵位一般都得降等,你放在草原上试试看,要是没能真的抓住他们的把柄,你这边敢降爵,那边就敢勾连一帮亲戚一块造反。

        所以,不管对方怎么搞,只要面子上还过得去,大清这边都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这一次呢,大清这边总算是能扬眉吐气,好好清算一把,只要拿捏得当,就轮到对方捏着鼻子认了。毕竟,再亲密的关系也抵不过利益的诱惑,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也受得了这个委屈。

        在康熙看来,这种事情,虽说胤禛目前来说做得还算是不错,但是,想要做成,还是得自己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