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有一个叫李垂的大臣向宋真宗赵恒上了一封名为《导河形胜书》的奏章。

        在这封奏章中,李垂坚定的认为,黄河河道会持续向北迁移(事实上,从汉朝到宋朝,黄河河道确实北移了很多),因此,如果让黄河自由发展,用不了多少年之后,黄河就会流入辽国,事情如果真发展到了那种地步,那辽国的大军就可以沿着黄河南下直扑东京,如此一来,汴梁城可就危险了。

        李垂的这份奏章,在朝廷之上引发了剧烈的震荡,许多大臣都表示认同,并表示绝不能让黄河改道。

        李垂随后想出了“把黄河改回旧道”的主意,也就是让其回流。

        此后,宋仁宗、宋神宗和宋哲宗这三代宋朝皇帝都根据李垂的《导河形胜书》改造黄河,目的是让其按照原来的河道流淌,绝不给辽军顺黄河南下的机会。

        结果使宋朝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重大危机,史称为“三易回河”。

        具体过程就不多说了。

        只说,“三易回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河北军事城镇的崩溃,使得金军的南下一路畅通无阻,最后直奔汴梁城杀来。

        与此同时,黄河改道的失败也导致了,两河流域的大面积地区成为洪水泛滥的地区,荒芜的田地和流离失所的人比比皆是。

        不仅如此,宋朝每年还不得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解决大面积的黄河泛滥地区,这直接增加了宋朝本已沉重的财政负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