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韩擎就知道一个道理,自己做决定,不等于师心自用,独断专行,而是听多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商量,最后一个人决策。

        在朝堂上听了一圈意见之后,韩擎又将唐恪、张叔夜、梅执礼、李纲等人叫到垂拱殿中。

        几人一来,韩擎就开门见山道:“我欲跟赵构要两千万石粮食、一千万金、两千万银、一百万绢帛、两万马,赵构若是能在短时间内给我筹集全,我便暂时放赵构一马,否则必挥师南下,你们商量一下,拿出一具体章程来。”

        其实早在发兵南下之前,韩擎就想好了,只要赵构肯给自己钱粮,自己就先北上抗金。

        韩擎如此,除了因为金人有南侵的野心才是自己的大敌、赵构只想一心偏安一隅胸无大志不足为惧,还有韩擎的考虑在其中。

        首先,打肯定没有勒索快,可能也没有勒索彻底。

        毕竟,身为曾经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国家军人的韩擎,是不可能明目张胆的去抢民众的粮食和金银珍宝的,这也会让韩擎失去人心,进而无法完成统一,至少为让韩擎统一的难道大大增加。

        而又怂又没有底线的赵家人,就完全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

        为赵家人狡辩的人,可以参考一下靖康耻的全部过程,看看赵家人是不是怂到没有底线。

        有人可能会说,那是赵桓,不是赵构,赵构好歹在历史上建立了南宋,为大宋王朝苟延残喘了一百多年。

        拜托,好好查一查历史再这么说好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