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在不同的朝代职责和地位不同。

        西周时即开始设置太宰。

        那时,太宰的职责是,掌管国家的六种典籍即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辅佐国王治理国家。

        可见当时的太宰是百官之首,相当于后来的宰相或丞相。

        但后来由于王室的衰落,太宰这个官职的重要性在春秋时期下降了许多。

        之后不断走低,到汉朝时一度成为辅佐主管宗庙礼仪的九卿之一太常的辅助官员。

        一直到晋朝,因避讳司马师的名字,将太师改称太宰,太宰才恢复成为地位高尚的崇官之一。

        到了赵佶时期,太宰才再次成为首相,又相当于宰相或丞相。

        有宋一朝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武将的最高品级就是正二品的太尉,这是武将的天花板,再往上就是文人的领域,武将不管你立多大的功劳,都不可以触及这个领域。

        纵观历史上的北宋一朝,唯一一个特例就是——狄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