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马过江河 >
        无论是武艺还是兵器,终究都是要靠着人来运用的一种工具而已,至于到底是选用刀剑还是棍棒,飞钩还是流星锤,无非都是身体条件与性格喜好选择问题而已,互相之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低、难易之分。

        就像是不同的工具、用在不同人的手中,最终获得的结果也是五花八门的。

        华禹大陆的武学,乃是以人为目标源头、以哲学理念为母体的一种技艺;无论何种规格、内外两道的兵器,应用基础理念都是延伸自体的攻击距离,通俗的讲来,也就是更长的一条手臂而已。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核心理念,才导致了如今诞生于华禹大陆本土的宗派武馆千奇百怪;但所有流派的入门基础功法,其实就只有三种主要科目而已:站桩、步伐身法,以及拳术。

        而作为进阶功法来说,华禹大陆的兵器路数,也完是根据人体习惯所开发的格斗方式;而所谓的‘人剑合一’,说的也不过就是一种如臂使指、圆润自如的境界罢了。

        可是这样的武学基础理念,漂洋过海流传到了东瀛岛之后,就变成了截然相反的另外一种模样。由于东瀛岛常年处于诸侯纷争的战乱动荡时期,所以那些掌握上层实权的人,并不像是华禹大陆的文人士绅阶级,而是拥有着武装力量的武士阶层。

        通俗讲来,华宇大陆乃是皇帝坐殿,文人掌权;而东瀛岛则是天皇挂名,诸侯掌权。华宇大陆重文抑武的习惯,在一衣带水的东瀛岛上被彻底的颠覆过来。

        双方原本是同种同源同文化的两个国家,之所以会衍生出这样的颠覆性差异,就是由于双方身处的社会环境各不相同所造成的。华禹大陆的文人掌握了笔杆子与社会话语权,所以承载着华禹人民的精神图腾,就是文人笔下记录的历史典籍、与宗族士绅制定的祖宗礼法;那么对于东瀛岛民来说呢?他们的精神图腾,便是悬挂在大名武士腰间的倭刀了。

        过度、甚至盲目崇拜上古先贤与先祖礼法,便自然会束缚住一个民族的创新发展空间;所以尽管王朝一代代的兴衰更迭、皇帝也走马观花的换了一位又一位,但无论是朝廷的格局、还是政令的实施历来都是小修小补,极少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革。

        同样的问题,对于东瀛岛上的人来说也如是一样;华禹大陆的武术乃是以人为本源,以哲学理念为母体的一门技艺,正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武艺也是随时都在产生变化的;就好比说上古时期的越女剑,与如今江湖上流行的越女剑,根本已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剑法了!

        但东瀛人的倭刀术却孑然相反。他们的刀法本源,都是以发扬兵刃的优势而出发点;握刀的人,只不过是一种传递精神与力量的媒介而已;无论习武之人是高是矮、是胖还是瘦、练出来的刀法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无论是武道宗师还是新手学员,施展出来都非常的死板呆滞。

        如同他们这样的修行方式,对于一个整体而言,定然是效率十足、学员的平均水平也相对较高的;但随之而来的,便是一家道馆的同一批学员之中,很少会有极其出挑的存在。即便有那么零星一两个,那也跟师傅本人的培养没多大关系,完是孩子自己的悟性高超罢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