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马过江河 >
        当然,既然这位‘李高爷’如今已经成了‘瓮中之鳖’,在用他‘泄愤’之前,‘鳖晶’还是先要熬出来的。

        要说这位李爷这身‘王八骨头’,比起这些要饭吃的乞儿来说,可要软的多了,沈归连手段都还没来得及施展出来,这位李爷就立刻主动交代了;而且态度还非常诚恳,真可谓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原来李家这些外戚虽然灭绝人性,但仍然还秉持着‘良好的家教门风’。他李三林虽然是大长老李皋的亲孙子,也是他‘唯一指定继承人‘;但在他这个孙子,得到了爷爷认可以前,与李家其他的后辈仍然待遇相等。可以说除了上位机会略好一些之外,根本没有任何优待之处。

        而在李家外门一系,评价后辈优劣的唯一准则,便是能靠着自己的能耐、赚回多少银子。

        这个评判标准,也造成了大荒城府尹李子麟,没有被任何人放在眼里的重要原因:一个书生,就算得到家主李登的‘赏识’,放了个家门口的四品知府,一年的官俸也才区区二百两银子,根本不值一提!

        在这种‘价值观’之下成长的李三林,当然知道他将要面对怎样的‘挑战’。若是自己想要接过李皋的那杆大旗,就免不得要靠着‘自己的努力’,赚回人生当中的第一桶金。

        在李家通行的体系之中,‘杰出’这个评语的‘标准价位’,是纹银十万两;而李皋推举自己接替管账先生之时,交给自己的‘任务’,则是足足五十万两!

        以大荒城如今的这个经济形势来看,除了李家人之外,城百姓加在一起能不能凑出五十万两现银来,都还是个问题,更何况一没本钱、二没人脉的李三林呢?再者说来,即便他这个管账先生手中权利不小,但他的那些族中长辈们,早已经把大荒城的地皮都刮下去了三尺、还哪有让他李三林闪转腾挪的空间呢?

        不过,正所谓天无绝人之路,就在去年冬天,李三林称为了‘丐帮帮主’之后,顺带着‘结识’了不少出手阔绰的南康大商人。经过这些‘业界精英’的点拨,李三林也看到了能让自己一步登天的绝佳机会!

        虽然李家也是商贾世家,但按照经商方式来看,李家与这些南康商人截然不同:这些南康人是行商;而李家的商队虽然也四处贩货,但从根本上来说,属于坐商。

        坐商,一般都是固定一种经营模式、并且有固定店铺的商人。他们大多都是靠着自身的勤快与努力,挣的也是那些踏实银子,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而这些走南闯北的行脚商人,背后大多都有一些金主做靠山。而他们赚钱,则是靠着精准的眼光、和对于各方时局的精准判断,快入快出、赚的也是一个差价。做这样生意的人,或一朝暴富、或倾家荡产,从来没有小富即安之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