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霁发觉育婴堂的管事衣着并不光鲜,脸上带着些讨好畏惧的神情,到了嘴边的斥责也咽了下去,他来吴郡不是享福的,前任留下的烂摊子,还是要他来好好收拾。

        有郡守亲临,拨下一直被挪用的款项,当天晚上,育婴堂的孩童们就喝上了肉汤,因为长久没吃过荤腥,这些孩童还不能吃肉,只能先用肉汤养养身体,等适应了油荤才能放开了吃。

        除此之外,许霁还下令各县差役按名录索人,从前育婴堂卖出去的女童,无论年纪年限,除非本人意见,一律索归。

        这一条只能说是亡羊补牢,育婴堂买卖女童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了,最早能追溯到三十年前,就连朝廷打击盗童贩卖,风头最紧的时候,育婴堂还是该卖就卖,丝毫不受影响,获得的彩礼,或者说赃款都进了郡县官员的腰包。

        许霁一上任就来了这么一个大工程,搞不好还要激起民怨,有好些个县都不太愿意配合,但许霁这个人有些轴,知道这些县背地里不配合玩花样,他就自己去,当着郡守的面没人敢怠慢,如此忙了两三个月,追回三百多人,剩下的那些有的生了孩子,不想走了,有的年纪大了,习惯了,这都是有点年纪的,较为年轻的大部分也不想回去,因为在夫家至少能吃饱饭,回育婴堂能有个什么好?

        为官不是非黑即白,劝不回来的那些至多再劝一两次,不可能就僵持在那里,人这辈子能改变命运的机会大多也就是一两次罢了。

        许霁把这些追回的女子大致分成了两大类,过了二十岁又没有进学意愿的,安排进一些刺绣工坊,染布坊之类的地方做工,解决生计,年轻又有干劲,听了劝说之后愿意读书进学的,补上先前缺失的那部分女学生名额,进入吴郡官学学习,除此之外,育婴堂里的一些适龄女子也都安排上。

        对于官学里原先退学的那部分学生,许霁也派人上门挨个问过情况,追回学生五十人,其中有三十多名被家人逼迫嫁人的,只有寥寥几个既想上学又不想和离,剩下的统一由官府解除了婚事,剩下的那些在谈婚事的,也都问过本人意见,不愿意的勒令解除婚约。

        到了夏期,吴郡官学里已经是男女各半,有男学子因为言语或是行动上的猥亵,被女学生举报,退学了近百人,对于这种情况,许霁是坚决不容许的,到了后来,还留在学堂里的男学子都是躲着女人走,背地里聊天都不敢对女学生评头论足,这些来自育婴堂的女学生可不是从小被儒家教化的柔弱女子,其中很大一部分到了夫家嫁了人都不肯认命,被索归之后还有反告夫家的,又凶又悍,他们可惹不起。

        育婴堂的情况也好了许多,原本一天只有两顿粥,如今一日三餐,每隔一日就有一顿荤食,那些十几岁还瘦弱得像七八岁女童的少女脸上也渐渐养出了些肉,红润了不少,许霁把育婴堂周边的几个店铺迁移走,扩建了一下,虽然不能做到一人一间,但至少大孩子们都有一张自己的小床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