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娘近来的心情很好,她发觉父亲变得温柔了许多,开始关心她的婚事了,以前总是强压着要她去学堂,但最近已经不怎么过问,她起初是逃了几场骑射和剑术课,后来发觉父亲没有责问,胆子更大了些,偶尔才会去学堂应付几天。

        她不知道的是,这代表着许霁已经放弃让她独立,作为一个父亲,他能做的只有挑选一个合适的人家,把她嫁出去,往后再看顾一些。

        早在天子的身份传扬开来的时候,许霁就反应过来这是一个机遇,不是他的机遇,而是两个女儿的,他和妻子没有儿子,妻子的身体也在生了二女之后每况愈下,不能再生养,他没有打算纳妾,而是精心教养两个女儿,希望她们能够继承他的思想,以后嫁人生子,也能如此教养儿女,这样也就算他有后了。

        直到官学开办,他发觉这个打算可以提前一些,两个女儿都知书识礼,她们完全可以在那些进入官学前还大字不识的普通学生里脱颖而出,或许能成为晋国第一批真正的女官,他为这个想法而喜悦许久,才发觉事情并不受他的控制,他的长女只想过无忧无虑地找个家境殷实的夫君,相夫教子过上一生。

        早在柔娘质问他为什么不能给她更好的生活时,许霁就想到了自己的那位小师弟孟宪,墨者的家眷总会有这样的疑问,墨者大公,但家中的妻儿老小却是普通人,很难理解墨者的艰苦,孟宪有着和柔娘一样的疑问,但他不是一昧抱怨,只知向家中索求,而是自己走出家门,拜师学习,他自己想要的,自己去挣。

        许霁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女儿根子上是歪的,只能怪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如今性情长成,怎么掰也掰不正,他能做的也唯有尽力让她过好。

        许霁和新任郡守交接了政务,就带着家眷赴任去了,北山郡和吴郡一南一北,路途遥远,好在如今的直道比以前平整宽阔得多,马车行在直道上,几乎感受不到颠簸,比起许霁自己年轻时候去北山郡上任时好了太多,沿途的驿站也都有了同等的质量要求,不再像以前那样哪个驿站好,哪个驿站敷衍,只能凭借运气,驿站做得不好,是可以举报的。

        与此同时,窦英已经在奉山郡的农家住了快两个月了。

        他来时是带着好几名官员和雇佣家仆的,这些人学了一点就被遣回去换人来学,前后培训了三批,窦英作为一个尽职尽责的农官,能看得出来这对年轻夫妻对于田地的掌控力甚至要超过不少积年的老农,哪怕找来整个奉山郡最会种地的农夫来,他们也不敢说自己能让别家田地同样增产多少成。

        窦英在来这里之前,他其实很少亲自下田,对于农家的事情只是大概知晓一些天时经验,农具手法一类,他这已经算是好的了,粟官署里不知道有多少老官,这辈子就没碰过农具,就连朝廷派去几个新郡教导农桑的所谓官员,其实都是找了能说会道的老农担了个官职去干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