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初,高中实行的是两年制,也就是说,褚曦生完妹妹后就要开始准备明年的升学了,虽说这个年代是工农兵大学,不看文化课,主要是个人的家庭成分和政治表现,而部队里也一致通过给褚曦争取一个大学名额,但褚曦不想吃香太难看,该有的表现还是有的。

        文化课成绩遥遥领先不算,还主动给县城领导写建议信,面对县城工厂的入不敷出等情况给出一定的建议,她也有心眼,每次开头就把自己是军嫂的身份拉出来遛一遛,虽然那些人不一定会听,但能重视看一下就是好的,再说,万一就听了呢?

        而让她意外的是,那些领导还给她回了信。

        除此之外,褚曦偶尔还会写一封信送到省城报社,夸一夸社会主义好,夸一夸人们精神样貌好,虽说不是每次都能上报,但也运气好中了几次,然后她就把这些信啊报纸啥的留下来,这些可都是她思想觉悟高的证据。

        乌鹏县今年上面给的大学名额有十个,褚曦占这个名额也不亏心,当初随军过来时户籍就迁到了这边,也就是说他们一家四口现在是乌鹏县人。

        关于读大学这事,学校老师一开始是不知道的,学校包括校长也就五个老师,还都挺喜欢褚曦的,读书厉害不说,平时过年过节还会拎点菜送到他们家里去,客客气气的,所以学校几个老师都把保送名额给了褚曦。

        褚曦知道这个事的时候心里一暖,比起占部队的便宜,她更想靠自己实力。

        上工农兵要经过笔试、面试,还有一系列的表格资料填写,笔试很简单,也就是高中基础知识,面试主要问的是一些个人家庭背景啥的,这个褚曦也有优势。

        至于最后那些表格资料,那完全就是为褚曦量身制定的,除了把自己的家庭情况填上去,她还把自己这几年做的事情写出来,什么给省城服装厂县城工厂创收,增加就业,为人民服务,还写到自己曾经十次上报纸的经历,有领导写信对她的表扬与肯定巴拉巴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