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氏暗自欣喜谋划之余,倒也没失了理智,这件事无论成与不成,风险都是极大的,一着不慎就有可能惹来盍族的杀身之祸,所以他们的盘算倒也聪明,陆氏人的身影决不能出现在此事中,必须得找一把衬手的刀来使。

        如今陆氏没落,党羽也散得差不多了,能让陆氏拿来当刀使的人也不多,好在当初陆载光的门生,思来想去,最后选定了吕开慵。

        右都御史吕开慵作为一根朝中人憎狗眼的搅屎棍,别的本事没有,一本奏折东家长西家短的本事倒是挺足的,一张贱嘴能走到今天,自以为大义凛然为国为民,其实就是上头那几位连理都懒得理罢了。

        对陆氏来说,却是没有比吕开慵更加合适的人选了。

        吕开慵考了大半辈子的科举,屡试屡败,也就是最后运气好,再的脸当时还是首辅的陆载光的推荐,这才慢慢地走早了今天这个位置,他自觉作为一个知恩图报的书人,怀才不遇数十载,对于陆氏的知遇之恩他牢记在心。

        从前陆载光还没有倒台的时候,吕开慵便是陆氏的一把刀,指哪打哪,搅混水、拍马屁的本事皆是一流,这人读书读傻了脑子,满口的礼义仁德,自认为是为了大召鞠躬尽瘁的衣带贤良之臣,脑子没长多少,胆子倒还是挺大的,简直就没有比吕开慵更合适的人选了。

        果不出他们所料,吕开慵知道此事后直接拍案而起,那一副义愤填膺、义正言辞的模样,就仿佛红杏出墙的是他的媳妇一样,差点就要冲出去嚷嚷得满天下皆知了,陆氏一番劝说下才冷静下来,表示愿意配合陆氏的行动,为朝廷为大召出去这般不光彩的事。

        选定了吕开慵之后,陆氏接下来便是一番密谋,这件事必须得万分谨慎,若是一下子将事情宣扬开了,先不论有没有人会信,若是叫秦敛和温太后查到了陆氏头上,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他们最终商量决定,先小一步试探,指教小皇帝先知晓此事,试探试探小皇帝适合反应再做下一步决定。

        如果小皇帝就先无法忍受自己母亲和当朝权臣有这样见不得光的关系而出手了那就再好不过,若小皇帝优柔寡断要等上个十年八年的,他们也可另想法子,至少那种子是种下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