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春秋我为王 >
        黄池邑内大兴盟会,乌烟瘴气喧嚣尘上。这场大戏在吹拉弹唱十余日后终于消停了,邑外的济水河边,随着诸侯车船的远去,再度恢复了一片宁静盎然。

        这一日午后,天气清爽怡人,一位常服单衣的青年士人手持钓竿,坐在水边一堆杂草乱石堆里。他似是在钓鱼,时不时手腕轻轻一抖,水里的鱼饵也跟着动,过了一会,浮在水面那鹅毛管制成的鱼漂便一沉一沉的,似是有鱼上钩。

        但士人似乎不为鱼而来,对此无动于衷,依然闭着眼睛像是睡着了,就这么一动不动地静静坐着,以至于瘦小的蜻蜓也将他当做泥塑木雕,放肆地飞到青色的帻巾上停歇。

        “子舆,子舆!”直到岸上响起一阵呼唤,蜻蜓才惊慌地飞离,青年也才睁开眼睛,收了钓竿,那竿上的钩,居然是直的……

        “子舆,原来你在这。”来的是位华服少年,十四五岁年纪,与青年十分熟悉。

        他走近后,指着青年的直钩大笑道:“汝又在此用直钩钓鱼,难道是想学太公望,钓一位周文王上来?”

        青年腼腆地笑了笑,对少年一拜,用很慢很慢的语速说道:“君子不要笑话,参愚鲁,不敢与太公望相提并论,而且这世上唯一的明主就在黄池,麾下自有能臣将相,参派不上用场。在此闲坐,只是想正心、诚意、修身而已。”

        青年名叫曾参,鲁国东武城人,他的父亲正是孔子的大弟子曾点。而来寻他的少年,则是赵侯无恤的长子,鲁国幕府大将军赵操。

        这两个地位天渊之别的年轻人,又是如何凑到一块的呢?

        曾参生于周王匄十五年,如今已经二十一岁了,他年少时跟着曾点在中都邑长大,与路过的赵无恤还曾有一面之缘。在中都的那几年,他开始随父亲学诗书,虽然天资比不上颜回等天才,被认为木讷愚鲁,却十分好学,常伏案苦读,被孔丘大加称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