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春秋我为王 >
        卫、鲁两国属于兖州之地,西鄙地形较为低洼卑湿,虽然土地不算特别肥沃,为“厥土中下,土唯黑坟”,但农业水平却走在时代前列。

        毕竟周人祖后稷,本身就是农耕起家的部族,迁到鲁国后也依然如此,一如他们在《鲁颂》里夸耀的“黍稷重穋。稙穉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总之。这一带有很浓厚的农业基础。

        所以赵无恤来到这里后,看到田亩中的民众使用的工具并不比霸主国晋人差,基本人手都有硬木制作的一耒、一耜,翻土的金属工具铫则少些。

        某些类型甚至比晋人用的更先进,比如他发现。廪丘人居然已经用上了铁犁……

        这并不算一份新发明,早在一百多年前的管仲时代,齐国管夷吾就有“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斧,试诸壤土”的说法。可知春秋时,冶铁已经在中原逐渐发展起来,但冶炼出来的生铁杂质很多,制作铁兵器依然存在无法突破的技术瓶颈。可用来做农具,却是可以的。

        只可惜那廪丘农人的犁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造垄,构造比较简单,比起赵无恤前世在农村亲戚家时见过的曲辕犁差远了。既然还记得那种农具的式样,在晋国时还让人试制过,他自然不会藏着掖着不拿出来。

        无恤虽然能提供一个后世成熟的工具式样,却无法让冶炼技术也跨越百年前人,所以他依然只能走前人的老路,打算先用质量一般的杂质铁来做粗糙的铁农具。

        鲁国虽然极缺铜、锡,但冶铁业却渐渐发展起来了,在鲁城。有两处占地颇大的冶铁区域。同时在封疆之内,还有几座出铁之山,集中在泰沂山系以南的丘陵地带,郓城附近也有较小的一座。这类东西属于山林川泽。一般来说若是没有专门分给某个贵族,那便是邦国公有财产,归大司空孟氏管理。

        对于青铜,孟氏看得极紧,但对于出铁之山却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任由当地邑大夫开挖。究其原因。这时代用铁来制作兵器的例子太少,不足以引起孟氏重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