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桌上的空间不够大,她们将图纸倒扣着放在地上,照着页码的顺序拼接在了一起。

        图纸的背面连成了一串意义不明的符号——“〡〩〣〧”。

        谢朗心里好不容易燃起来的一点点希望的火苗扑簌簌地灭了,她看了半天没有看出来个所以然来,有些丧气地扁了扁嘴:“这又是个什么东西啊……”

        “是苏州码子。”

        几乎是在她说出这句话的同时,两个人的声音不约而同地脱口而出。

        一个是许春秋,另一个则是杜子规。

        苏州码子,也叫草码,花码、番仔码、商码,是中国早期民间的“商业数字”,经常被应用于当铺、药房之类的场合。

        这种产生于中国苏州的特殊计数方法脱胎于中国文化历史上的算筹,也会唯一还在被使用的算筹系统,即便是时至今日,在港澳地区的街市、旧式的茶餐厅,还有许多中药房里,苏州码子偶尔仍然可见。

        杜子规是南方人,他出生在苏州码子的发祥地苏州,小时候跟着学戏的那位师父年事已高,身体已经有些不大好了,他小时候替师父抓药,常常出入中药房,因此对这种符号相当熟悉。

        而许春秋呢?她又是为什么认识这种老掉牙的计数体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