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仁的《杂感》中有这样一句话: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这句话,放在以务农为生的村子里面,可以说是十分适用的。

        读书人大多力气都不大,性子高傲,一般的下地的粗活不愿干,一有时间便会吟几首诗。

        且不说这诗好与不好,只说即便是吟了一首极好的诗,村里谁能听得懂?

        诗和长篇大道也不能当饭吃不是?

        所以在村子里,夫子的地位尤为低下。

        听说这夫子当年是考过进士的,但后来被奸人所害,硬生生的落了榜,又因为他性子清高,得罪了贵人,之后京城无人敢用他。

        他走投无路,只得回到村子里来,守着这几亩地的田产,但都不怎么打理,荒废至极,如此一来,村里的人就更不怎么看得上夫子了。

        能送孩子来念书的人家,家里大多都是有不少银钱,长辈也念过些书,识得几个字,觉得读书并非无用,所以才会缴纳高额的束修,送孩子来念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