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诡三国 >
        处于这样的考虑,既然说开了,斐潜也没有藏着掖着,干脆的直接说下去了:“明鬼。天地有神灵,需敬且祭之,然仍需善举,方有善果。如农夫不耕,焉有秋获?神明可助风调雨顺,然不能助游手好闲。”

        墨家明鬼和儒家天人完全不同,墨家过于强调了天神,而儒家却偷偷置换成了天子,这样一来自然就更加的符合政治者的要求。

        从春秋开始,虽然还是有很多事情让民众无法解释,比如打雷下雨天气干旱等等自然现象,但是已经从完全畏惧手足无措,逐渐变成了主动去改变,主动去修缮,水利设施,灌溉设备等等的出现,也在逐渐的改变着人的观念。

        因此实际上,墨家的道义除了在不符合统治者要求之外,最主要的就是过于极端,“天兼天下而爱之”,由此引出了“天志”作为兼爱的依据,就是说“天”要平等地爱天下,所以墨家道义当中要求也应当平等地爱众人。既然有了天,那必定有鬼神,由此“明鬼”。

        这个理论的次序是完全相反的。

        但凡是宗教经典,必然是将抽象的,不可描述的摆到前面去,在最前面去说,然后再一点点的引申到具体的东西和事务上去,最终来说明那之前的抽象的不可描述的东西是正确的,神圣的,不可侵犯的……

        然而墨家却将具体事务放在前面,然后为了说明要做这些事情的理由是天,是鬼神,这个就完全本末倒置了,导致了越讲越是讲不清楚……

        就像是道家也在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家也有平等,但道家很明显更贴合实际,能够平等的爱天下百姓的,只有圣人,而普通人是做不到的。

        儒家的仁爱,按照血缘亲疏自然就得出了政治等级,形成完备等级森严的政治体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