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大戏骨 >
        总结原因之后,他们认为,现在票房市场正在转型。因为网络的存在,也因为社交网络的兴起,粉丝文化正在强势上扬,“星球大战”、“夺宝奇兵”、“侏罗纪公园”式的粉丝电影正在渐渐崛起,漫画改编电影和“哈利-波特”系列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还有“暮光之城”系列和“饥饿游戏”。

        在文章的最后,他们表示,也许经过二十五年的轮回之后,哈里森-福特式的成功将会再次成为市场主流;也就是说,足以扛鼎票房的巨星将会逐渐消失,重新回到作品为王的年代,观众为了某个系列电影走进电影院,而不是某个演员。

        无疑,这一篇报道的视角新颖,并且深入浅出地进行了分析,从今年暑期档票房的普遍低迷,“复仇者联盟”除外;进而窥探了整个市场的发展轨迹,并且着重讨论了漫画改编电影以及青少年小说改编电影的成功。

        “娱乐周刊”成功了,成功地吸引了视线,也成功地引发了讨论。热议焦点渐渐地从婴儿潮一代和y世代,转移到了市场构成以及网络时代的变化和影响,在探讨产业架构方面,真正地唤醒了人们的注意。

        后来业内人士证实,“娱乐周刊”花费了大价钱,专门邀请了“好莱坞报道者”的资深撰稿人和业内分析师,撰写了这篇文章。

        其实,“娱乐周刊”的风格从来就不是什么深度分析,仅仅只是报道八卦和花边而已,如此文章,他们根本写不出来;但这一次,为了扭转形象,也为了重建声誉,他们支付了昂贵的报酬,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这不仅仅是一周票房的胜败而已,同时还是牵动着整个行业核心利益走向的暑期档票房,通过“娱乐周刊”这篇文章就可以窥见,包括六大电影公司在内的整个行业都在密切地关注着今年暑期档正常又不正常的态势。

        但,到底是多么糟糕的票房,居然引发了如此深刻而广泛的讨论呢?

        “摇滚年代”,周末三天一千四百万美元;“爸爸的好儿子”,周末票房一千三百万美元。

        真相终于大白了。为什么周末票房出炉之后,“蓝礼-霍尔vs汤姆-克鲁斯”的话题就销声匿迹,没有人再次提及了?因为“摇滚年代”的首映票房着实太过糟糕,根本没有可比性,就连放在一起相提并论的必要都没有。

        就好像上一周,“明日边缘”和“白雪公主与猎人”的票房对决一样,差距太大,就连羞辱败者都变得索然无味起来。更何况这一周,“摇滚年代”的首映成绩着实太过可怕了,甚至比“白雪公主与猎人”还要更加糟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