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文唐 >
        宋朝之前的私学是什么样的?

        一种是蒙学阶段,世家豪强、地方士绅建立的专门教导自家子弟的地方,这种私学一般不招收外族子弟。

        平民寒门子弟想读书识字怎么办?要么单独出钱请先生,要么自家有人识字让他教。

        当然还有一种是部分读书人在自家开学堂,招收个学童授课。学生只要交钱就可以过来学习,基本没有什么门槛。

        等到这些学童长大了,或者先生能教的都教完了怎么办?

        世家豪强子弟无所谓,想深造自有家族名师教导,就算自家没有名师也可以拜在别的大儒门下,反正门路很多。

        最难的还是平民寒门子弟,他们要么放弃学业,要么抛下一切四处拜访名师。

        名师不是那么好拜的。前面说过,贵族靠垄断学问掌握了选官门路,怎么可能轻易的收平民寒门弟子为徒?

        除非这个平民子弟是百年千年一遇的天才,否则是没有机会得到进一步进学机会的。

        在这种情况下,文化的普及率是非常低的,底层没有那么多的读书人,科举制就无法选拔出足够的人才。

        所以有唐一朝的选官都是科举和贵族恩荫五五开,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唐末。到了宋朝科举制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