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天皇御赐的八紘一宇匾额底下的发表者是北条正彦,帝国大学机械工学科讲师,年仅三十一岁。他身形清瘦,眉宇间藏着一种不易亲近的冷静,说话语速极缓,彷佛怕惊扰了什麽潜伏於铜壳深处的东西。

        「它尚未命名,但其内部核心为多层演算齿轮构造,外接复数神经导引接点。本研究部分灵感来自东京帝大田中馆Ai橘教授的人工神经传导理论。我们尝试模拟脑部信号传递机制.....」

        讲台下的表情有惊、有疑、有刻意压抑的讥讽,更有双冷静而近乎无机的眼睛,从最後排审视北条每一个语句的JiNg确度。

        那是当时仍为陆军技术参事的鹰司荣介。他脱去军帽、军大衣披在椅背,双手交叉撑着下巴,目光几乎如解剖刀般冷静。他b任何人都更清楚,这具不起眼的机械躯壳,未来会成为战场与历史的分水岭。

        讲堂结束後,鹰司没有立刻离席,而是等到会场逐渐清空。他不紧不慢地起身,步伐稳健地穿过木质长椅与高脚落地窗之间的Y影,在讲堂後侧狭窄的侧门旁找到正在整理资料的北条。

        「北条讲师,这具装置……若真能稳定运作,是否能使前线士兵的生存机率提升?」鹰司开口,语气并不咄咄b人,反而像是在询问一种遥远可能。

        北条转身,看了他一眼,只见那人身着整齐军服,腰间佩剑未解,眼神异常宁静,彷佛不曾错过他方才在台上每一个词语。

        「请恕我冒昧,阁下是……」「鹰司荣介,陆军省技术参事。」他微笑着递出名片,指尖极稳。

        北条接过名片的动作稍显迟疑,像怕碰到了什麽太烫的东西,他视线微顿,对方名字似曾出现在技术协会的会议名单上,常作为「观察员」列席,少发言,却总是最後才离场。

        「提升生存机率……」北条低声复诵了一次,「这是军部现在对研究的衡量标准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