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脸上都带着面甲。全身上下堪称刀枪不入。手中的武器也不知是何等材质,可以轻易的洞穿铁甲。胯下是不知道从哪里寻来的高头大马,速度极快,能日行千里,可与神行术法比肩。”

        “初见时,末将见到对方人少,便没有发动军阵,结果吃了大亏,一战折损了数千精锐。本想发动军阵后一举歼灭此贼,却不想,此贼狡猾,并未与我军交战,只是仗着马快,不断在我军阵四周游走,我军即使有战阵的加持,马速依然远远不及贼人。

        末将不是推卸战败的责任,而是要让将军了解真实的情况。不至于再吃了那逆贼的大亏。”辽将乌利可安跪在军帐当中,向主将兀颜光解释道。

        冯烨那三千幽云铁骑的精锐,他可是亲眼所见。那令行禁止,原地调转马头而队形不乱的纪律性,无不证明了对方的强大。他当然也明白乌利可安说的是实话。只不过如今损兵折将是事实,这个事情,总要对上上下下各方面有个交代。

        乌利可安带出去的三万精骑,都是兀颜光亲自训练出来的精锐部队。多年来为辽国东征西讨,百战百胜。没想到一战就在冯烨幽云铁骑的手中折损数千人。尤其不能让人接受的是,对方只有三千人。

        以十倍之精兵,携战阵之利器。结果一战下来,损兵折将。这让辽国众将如何能够接受?承认大辽最精锐的骑兵,都比不过冯烨那个反贼的骑兵?

        这是辽国众将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也不能说出口的理由,一旦接受这个说法,大辽国颜面何存?如何跟全国交代?最后作为领兵的将领乌利可安,自然就成了背锅侠。

        既然不是士兵比不过对方,那就只能是将领不如对方了,大辽国自然还有许多更加强大的将领。比如第一将兀颜光。打了败仗,总得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那当然不能是自己不行,只能是队友不给力。

        辽国前线在找背锅侠,后方耶律延熹也在找背锅侠,堂堂辽国皇帝,专职猎人耶律延熹,怎么能是那种导致七十万大军一日溃败的昏君呢。此事必须有人要为此负责。御营副都统耶律章奴就进入了他的视线。

        作为皇帝的近卫御营副都统,那天就是他负责保护耶律延熹的,其他的贵族高手都为了保护耶律延熹战死了,只有这位副统领耶律章奴还活着。现成的背锅侠。没想到耶律延熹这边刚刚下旨,那边耶律章奴得到消息就直接反了。跑去拥护耶律延禧的叔叔耶律淳自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