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征战,抗击蛮夷。”

        刘袖看着文试的题目,脑海中却如同打开搜索引擎,在前世的记忆里,搜索着曾经看过的经典策论。

        作为位面之子,科举当然是要做文抄公了,不然难道还搞原创吗?

        文试是一个题目,要求作一副诗词,和一篇文章。

        诗的话,刘袖不开挂也能随后整几首,而且句句经典,包括隐藏题目也没问题,就是皇上想看的“忠君报国”的内容。

        只是这文章嘛,就费些心思(元宝)了。

        别看每次调取记忆只要10元宝,但这一会的功夫,就已经调取几百篇文章了,还好他现在有钱任性。

        最终,刘袖选了几篇贴近大运国的策论,都是状元级别的文章,至于叫什么名,管他呢,只文采够牛逼,大局观和论点正确就行了。

        不过毛笔字还是硬伤,这也是刘袖对京试没有信心的原因,之前乡试是没有对手,直接碾压,自然考官也忽略他的字。

        但京试才子多如狗,就他这种萌学级的书法,考官不直接撕卷纸就算他赢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