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这里他又看了看傅作义:“宜生兄,你就替我守太原就是了,我想來想去,这个最后的决战怕是要在这太原城开打了,,。”

        其实阎锡山和晋军的高级将领们把问題想得有些严重了,张作霖其实并沒有开打的计划,人家也是善于算计的,按照张作霖的算计,只要在山东借助日本人的力量打败了南方的王振宇,那么接下來这天下还不是自己老张家的,然后自然是借着天下一统的局面威逼阎锡山投降是了,当然阎锡山如果现在就望风归降那就更好不过了,可偏偏平素软弱的阎锡山这次却如同吃多了药一般,居然把麾下的晋军八个师一分为三,商震,徐永昌各指挥2个师和孙烈臣,张景惠的部队进入对峙状态,而另外四个师则退入太原城中,一副死战到底,毫不退让的架势,这下轮到张作霖自己吃不准了,打还是不打,这是个问題。

        一时间之间,山东山西同时成为中国内战的导火索所在,社会各界,尤其是南北两京的知识分子纷纷对此表示担忧并发出和平请愿,敦促各方势力以国家大局,民族利益为重,而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却是个相反的例子,这个已经习惯在中国当太上皇对中国中央政府指手画脚的英国老殖民主义者现在兴奋的不得了,自从自己错误的判断了形式支持袁世凯称帝并引发护国战争以來,整个中国就陷入了势不可挡的崛起状态,虽然白厅方面沒有责怪朱尔典,但是一直以一流外交人才自居的朱尔典却十分内疚,因此他对于南方国民政府以及王振宇本人是充满敌视的,这一点在中国军队击败德国人之后更是达到了顶点,在朱尔典1919年元旦递交给白厅的年度报告里,朱尔典反复向伦敦方面强调,如果继续坐视中国的强大,那么帝国不仅仅是在华利益受到损害,在东南亚地区的利益也将不保,因此朱尔典希望帝国政府扶持日本加大对中国的打击力度,然后再利用俄国这个泥潭消耗日本的力量,算盘打得倒是很响,可惜伦敦方面对此沒有只言片语的回复,这让朱尔典很是沮丧甚至心生不满,他对公使馆的其他人员说:“伦敦那帮人现在做着的是埋葬大英帝国的事情,而我们却只能束手无策。”

        其实朱尔典还真的是冤枉了大英帝国的决策者们,他们不仅看到了朱尔典的报告,而且给与了高度重视,但是英国的国库实在是太不给力了,在欧战之后,这个曾经号称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库已经空的可以跑老鼠了,而在远东地区采取任何措施都是大英帝国财政无法支撑的,一个不慎甚至会引发整个帝国的崩溃,,,所以他们对于朱尔典这份充满爱国主义和责任心的报告只能是选择视而不见了,一战之后的大英帝国在面对此起彼伏的问題时大多数时候就是这个心态,这也为后來的绥靖政策埋下了伏笔。

        现在好了,中国人终于要打内战了,而且根据日本方面的消息,他们那种穷得和叫花子一样的天皇军队又要开始赌国运了,他们将在山东和南方的国民政府进行作战,并争取为北京的中央政府统一全中国提供支持。

        为了获得英国人的支持,日本人还表示绝不扩大日本的在华势力范围,并尊重英国在中国东南地区的特殊权益,而这个权益是朱尔典梦寐以求的,1916年为了让中国出兵,英国不仅仅是放弃了九省关税,还放弃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许多权力,而这些地区在英法列强势力退潮后进入了高速建设时期,财富滚滚而來,让他这个驻华公使看了都眼红,而现在这一切在不需要帝国政府支持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实现了,你让朱尔典如何不幸福。

        不过小日本并不是活雷锋,他们做事情是要好处的,条件就是大英帝国认购日本政府发行的战争债劵,打仗是需要花钱的,,。

        实际上,1919年的世界经济也呈现出了一个颓势,随着欧战的结束,市场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武器和军工原料的需求几乎在一夜之间降到了最低点,同时居民生活消费明显供不应求,这个时候工业结构中重工业比例明显过高的日本人就吃大亏了,许多产品被积压在了仓库里,许多订单被取消,大批产业工人失业,,,而在他们的对岸,国民政府控制的南中国则沒有受到多少影响,重工业的订单减少之后仅仅是微微一跌就止跌回升了,青年军的扩编工作立刻消化了他们多余的产能,而随着这几年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大量侨汇和欧战红利的出现,国内市场的消费能力和购买力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国民政府提出了第二个五年发展计划,成都,昆明,贵阳,长沙,南昌,福州,杭州,苏州,西安,郑州,徐州等十五个城市被列入国民政府发展计划,国民政府计划在五年的时间里花150亿华元以这十五个城市为中心,开展大规模的铁路公路交通网和新式城市建设。

        而更让日本决策者担心的问題是,南支那一旦实现了他们的第二个五年计划,那么即使不需要通过战争,他们的国力也将超过日本,而这基本就意味着日本将只能成为一个海洋国家,而一旦支那人建设了足够强大的海军,那么日本的命运就只有灭亡一途了。

        “皇国兴废,在此一役”田中在陆军部最后的动员会上发出了声嘶力竭的喊声,,。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笔趣阁;http://www.xiaoshuogua.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