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卫朔一直忙着新兵训练,但他也没忘了关注崂山,如今离开崂山已经月余,虽然还暂时无法回去,但每次有彭城商贾前往崂山,他都要托对方带些东西和书信回去。

        好在崂山一切都走上了正轨,有张大郎、杨黑子、朱文、杨二叔、张大叔他们在,卫朔也不太担心会发生什么事。前日接到朱文写的回信,卫朔才得知如今崂山人口已达到了两万人,就连护卫队也扩充到了两千人。

        短短一个多月,崂山扩张如此之快,大大出乎了卫朔的预料。但这一切基本上都要归功于此次徐州之行,在最近的一个月里,有大量的徐州本地商人被卫朔忽悠到了崂山。

        这些商人前往崂山带去了大量崂山急需的物资,极大地缓解了崂山面临的压力。也幸亏卫朔事先让人清理了一下青岛港,并开建了一座简易码头,否则还真没地方接纳如此多的船只。

        如今崂山早就今非昔比,港口、煮盐、盐田、训练、贸易等等各项事宜有条不紊地稳步前进,是个人都能看出崂山的前景有多红火。

        尽管卫朔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崂山,但却又放不下徐州的一切。徐州的局势没有青州稳定,青州有曹嶷这个匈奴汉国青州刺史在,匈奴汉国一时不会主动进攻青州。但徐州就不一样了,名义上徐州受琅琊王司马睿节制,还是大晋朝廷名副其实的地盘。

        卫朔虽然不能离开徐州,但随着新军训练进展顺利,他决定让张二郎返回崂山一趟。

        “卫大哥,你打算让我回崂山一趟?”张二郎一脸惊喜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话说张二郎是真的有些想念崂山的家人了,长这么大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家如此长时间。

        “嗯,其实我也想回崂山看看张大叔他们,可你也知道眼下新兵的训练根本离不开我,因此只能让你独自一人离去。此次你要陪同几位商贾一同返回崂山,其中一位是徐州有名的造船船主,你顺路考察一下徐州的造船业,如果可能的话多招募些造船师傅前往崂山。”

        “还有回去之后,你一定要叮嘱子文他们加强戒备,我怕王家人使坏。时间过去很久了,距离咱们与王东家约定的时间越来越近。虽说如今崂山的实力有了很大提升,也不怕王家报复,但却不能提防对方暗中使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