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兵曹大人说得那样,如今徐州危难,外患四起,急需热血男儿保家卫国。有了新的认识之后,王翔彻底改变了之前消极训练的态度,开始积极配合兵曹大人的安排。

        新任兵曹大人不但为人精明干练,处事公正,而且有很强的人格魅力,还很热心帮助人,很多新兵都愿意跟从事大人交流。尤其是王翔,他一逮着机会就积极向卫朔请教。有时卫朔忙得没时间教他,王翔还转而向张二郎他们打听卫朔在崂山的情况。

        王翔越是了解得多,越觉得卫朔不是一般人!而且他对卫朔的敬仰之情也越来越大!

        有了想要进步的欲望,王翔也就开始积极参与卫朔在军营内开展的各种活动,慢慢地成了新兵中的积极分子。在所有的活动中,王翔最喜欢参加的就是由卫朔主持的骨干学习。每次学习的时候,他都会把卫朔说得每一句话牢牢记下,下去后再反复揣摩。

        军营整理完毕,王祥和其他新兵们,开始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所有教头都是来自护卫的...自护卫的骨干。反正背靠刺史府这个大户,卫朔制定的训练计划强度比崂山时强两倍。也多亏了有刺史府买单,否则他真养不起这三千士兵。

        怪不得人人都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虽然卫朔手底下的兵装备的是冷兵器,但每天光是吃喝拉撒消耗的物资都不少。尽管每次卫朔从刺史府领来的很多物资,可他从不贪污且都全额发了下去,所以物资还是以非常快的速度被消耗掉。

        除了每天的训练外,卫朔每天还要抽出时间组织新兵学习,他这种行为更是震惊了整个徐州官场。魏晋官府对贵族奉行的是精英教育,对庶民则采取的是愚民教育。可卫朔这种行为完全跟大晋士族信奉的观念完全相反。

        卫朔举办学习班,不但是为了在军中普及知识,更重要的是想推广自己的思想,吸引更多的人追随自己。为了督促众人学习,这些课都不是上上而已,而是要定期考核,只有通过了考试才能被提拔为下级军官。

        尽管新兵只有三千人,卫朔还是很认真参考了魏晋时期的军队编制,再加上后世一些经验,最终决定将其编为一厢三营九曲二十七都五十四屯二百七十什五百四十伍,每级对应的军职分别为指挥使、军司马、军侯、都伯、屯长、什长、伍长。

        屯长以及屯长以下为低级军官,从都伯以上至军司马为中级军官,指挥使以上都是高级军官。这个编制可以说完全颠覆了魏晋以来较为混乱和随意的军队编制,重新划分了清晰明朗的等级制度,让各个军官能十分清楚的知道自己手底下到底有多少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