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瞬间开启,海量的数据信息急速涌入生物芯片当中,那些神经元计算组开始运算起来,星星点点的光亮看着很是神秘。

        一般来说是不会发光的,这是生物静电检测装置为了探测神经元计算组工作情况特意显示出来的,目的就是看生物芯片工作时,神经元计算组的参与情况。

        如果每次都只有一部分神经元工作,其他部分在喊“六六六”,那么芯片的设计肯定是有大问题的。

        最佳的情况就是自动分配工作,每个部分都有参与,一边分开计算,一边总结成果,然后得出结论。

        当然,那种太过简单,信息量太少的数据除外,一加一等于二这样的计算当然是一小个区域就能解决。

        “很好!利用率达到九成了!九成五了!百分百!”实验室里面一片沸腾。

        随着数据传输的进行,整个原始模型都开始亮了起来,到了最后,生物芯片犹如一条发光的网状管子,非常的漂亮。

        接下来就是继续传输数据,检测它的持续处理能力,到了这一步,其实已经可以宣告该阶段实验的成功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原始模型里面的排布仔细缩小,生产出来,初步估算,现在生产出来的生物芯片也就是血管那么粗细,长度也就比血管直径多百分之十而已。

        也就意味着该生物芯片具备了在小白鼠身上实验的条件。不过还得等制造部门那边把生产指标完善,流程稳定一下才好,现在的制造理论还是太粗糙了一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