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赵舒城的话,谢晓夏却一点也不高兴,毕竟自己的作品现在根本称不上是艺术品,更不可能卖出什么高价来。

        “可是这艺术品或者收藏品总是少的,就像是我们木凋店,好多村里的老师傅凋刻的作品放在那儿一两年,甚至很多年都卖不出去。我们得多少年才能达到你说的让人觉得有收藏价值,甚至可以卖出高价的时候呢?还有在这些年里,我们靠什么东西养活自己,总不能一直靠父母家人接济吧?”

        其实这是很多手工技艺传承需要面临的问题,都说老祖宗的文化传承需要传承下去,不能断在手里。可实际上这些传承都是需要大量的时间跟精力去学习,不光是学习难度大,而且还都因为没有合理变现的渠道,所以反而生活的比一般打工人还要困难一些。

        赵舒城说道:“其实这里面就牵扯到一个宣传的问题,俗话说的好,酒香也怕巷子深。不管是工艺品,还是各种古玩玉器之类的东西,名家的作品价值自然比一般人的作品高很多。官方的也比民间的有价值,名人的比一般人的有价值。”

        “木凋技艺传承自木工之祖鲁班,可谓是历史源远流长。唐宋明清木凋更是已经基本成熟和精湛,主题也是五花八门,从生活故事吉祥等体彩,在建筑,家具,日常用品,摆件等等比比皆是。而一件清代早起沉香木的木凋,就可能需要几十万才能拍卖下来。就算是现代名人的作品,也可能高达几万甚至几十万。”

        “不过因为木凋相对来说还是小众的东西,毕竟不像是瓷器一样家家户户不可缺少,自然了解的人不多,从而也不能让更多人知道,作品就算是再好,价格也高不了。”

        “其实解决办法很简单,既然别人不知道我的东西好,那我自己就去宣传,让所有人都知道这里还有个木凋店,而里面的木凋都是手工打造,精心制作的。现在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了,再好的东西没有人知道也是一文不值,也就不会有人来购买。而如果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让更多的人知道木凋,知道云苗村有州木凋非遗传承人,那么不光是可以在网上销售木凋产品,还能在网上宣传我们云苗村的木凋和云苗村。”

        谢晓夏有些垂头丧气的说道:“我之前也开直播做木凋来着,可根本没什么人看,而且我师傅也不让,说是我不务正业。”

        赵舒城听谢晓夏这样说,不由摇了摇头,看着谢和顺说道:“谢师傅其实说的没错,你的手艺不到家就直播,不光是没办法吸引人观看,甚至还可能让别人以为木凋不过如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