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射较为成功,有些小瑕疵,但是对于以覆盖性著称的火箭炮来说,并没有什么问题,安全性试验上完全合格,现在正在进行生产工艺整合,准备工业化生产。

        需要一段时间准备,设计生产线,购买,调动,生产设备都需要时间,因为工艺要求相对并不高,最重要的部分发动机采用合金生产的原因,对加工的要求更高,但是不追求精度,只追求火力覆盖,那也凑合着用。

        观看试射之后,刘一鸣其实很惊讶,“我以为能搞出个莱阳钢管就到顶了,这虽然不到莱茵金属的级别,但也快达到107非洲厂仿品的水平了。”

        工业化生产最起码还得半个月,这是非正常工业生产,完全靠极端配合,不计成本的方式组装生产线,组织工人的结果,但是为了应付十月底将开始的战斗,先安排试验室进行小规模生产,当下的发射台没有什么技术性,一根管子,里面焊接了导轨,后面有个点火装置。

        重点在炮弹,a3式火箭炮炮弹和喀秋莎类似,由十个部分组成,最有技术含量的,是推进系统和引信,刘一鸣简化了推进系统,缩短了直射射程,远距离使用抛射,导致射程不足,而且最大射程偏移能到200米。

        加工工艺限制,这已经是做到最好了,换英法德可能能加工出来,但是材料可没有,凭借优秀的材料,刘勇可以硬上火箭弹,还能不比原版差多少,比喀秋莎差,也是因为代差,另外就是口径,喀秋莎是132毫米,a3是102毫米。

        “实验室生产的话,产量怎么样?”弹坑旁,刘一鸣问刘勇。

        “一个星期的话,大概能做十个,半个月能做三十来个,一个月,我可以保证六十个。实验室里,所有零件都要手工打磨,比较耗时间。”刘勇说道。

        “生产线先不用管,把零件发给各个厂,他们能做的,都让他们做,你们最后带着人组装就是,那样能不能行?”刘一鸣思索了一下说道。

        “额,可以,不过他们做的零件必须标准,如果人手够多,那很快产量就能上来,具体还要看零件的产能。”刘勇眼睛发亮,还可以这样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