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复兴大明 >
        二来杨鸿章利用这些物资训练出了强大的新军,打败了前来偷袭的蒙古人,这些就算是给他的奖励了,继续纠缠下去不但扳不倒杨鸿章,徒增皇上对自己等人的厌恶感。所以杨嗣昌及时选择了退却。

        而那些看不到奏章的人只能从几位大学士的言语和表情中猜测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等听到杨鸿章与蒙古人开战,并且在阳高城下斩首三千余的时候都泄了气,他们知道按照蒙古人远不如清军的战斗力,杨鸿章又有一万多人,斩首几千不算什么稀奇的,但是有了这份功劳,说到底居庸关那也及智能算是强行运走战略物资了。所以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明智地闭嘴,尤其是是那些跃跃欲试的御史心里那个憋屈啊。

        不过倪元璐却没有和孙承宗、杨嗣昌一样选择一言不发,他在看完奏章之后,陈新甲也正好退了回去,于是他站出来说道“皇上,前一次为什么蒙古人在大同如入无人之境,甚至威胁到居庸关,现在杨鸿章给了朝廷答案,罪首已经浮出水面,还请皇上下旨严办,同时派出锦衣卫兵责成大同府尽快肃清蒙古和建奴在大同府的细作,甄别那些被收买的官员和商人。否则大同边军在前方作战,商人和卫所兵在背后捅刀子哪有不败的道理?”

        闻言朱由检两眼放光,他是很想帮一帮杨鸿章的,现在看起来御史们的弹劾应该难不倒杨鸿章了,不如趁热打铁。

        人群中的刘玉亮一直在察言观色,见到朱由检的表情再次变化,连忙在倪元璐退回来的时候跨出一步说道“臣以为倪大人说的极是,臣附议。无论是助纣为虐的不法商人还是里通建奴的将士都应该严惩不贷!”

        杨嗣昌回头不满地看了一眼刘玉亮,刘玉亮心虚地低下了头,随即又抬起来,似乎是在说我怕你作甚。他之所以如此也是心虚的,就在前几天还有山西商人托关系找到他府上,希望在开放检查站的问题上,他能够在关键时刻站出来说话,但现在明显大同是杨鸿章一个人说了算,不管那些商人拿来多少白银,他都不能站错了方向。关键时刻补了这么一刀子,就不怕到时候锦衣卫或者大同府办案的时候往他身上扯。

        事情到了这个程度无论是先前那些御史继续站出来垂死挣扎还是其他中间派锦上添花都没有了意义,于是干脆都选择了沉默。

        朱由检见状坐回了龙椅上,然后说道“倪爱卿、刘爱卿说的好,边军在前线打仗,朝廷和当地官府不能拖后腿,徐峰波、沈文超两人押送回京,其余的事情就交给大同镇和大同府去办吧。杨鸿章率军击败蒙古骑兵,斩首三千,是大功一件,但是擅自挪用居庸关战略物资,是大过,功过相抵。阵亡将士的抚恤让他自己想办法。

        另外杨鸿章所奏的募集新兵和开矿事宜一律准奏。”

        “……”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