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复兴大明 >
        闻言那些蠢蠢欲动的御史们都屏住了呼吸,原来杨鸿章早就给皇上下了迷药,对于有志于中兴大明的皇上来说,秦皇唐宗的所作所为就是典范啊,还怎么可能针对杨鸿章。

        果然就听朱由检继续说道:“你们是有权力风闻奏事,但是能不能不要老是盯着杨鸿章,你们知道吗,杨鸿章早就告诉了朕他要建设一座规模上超过保定府,军事上能够堪比山海关,商业上堪比苏杭的大城。朕也担心他好高骛远、劳民伤财。不过杨鸿章说他不会多问朝廷要一分钱,也不会增加赋税,你们问问户部到底给天津波福利多少钱了?你们再扪心自问,满朝的文武有哪一个能够在如此有限的钱财基础上建设如此大城?你们倒好却在这里弹劾他敛财?”

        朱由检显然很气愤,脸都有点潮红,只见他长舒了一口气接着说道:“刘孔昭、黄文杰肆意诋毁朝廷重臣,追回出身以来所有文字,逐出京城永不录用!再有轻言诋毁杨鸿章者流放琼州!”

        嘶!满朝文武倒吸一口凉气,这位年轻的皇帝虽然向来独断专横,但是对文官相对友善,登基十余年从来没有因为御史弹劾官员而被重罚的,这两位也是倒霉撞在枪口上了。朱由检说流放琼州可不是开玩笑的,当初袁崇焕那么被器重还不是被凌迟了。

        也有人在好奇杨鸿章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尤其是那些熟悉直隶旱灾情况的人,说实话单杨鸿章至少救活了七八成的麦子这件事他们大部分人就做不到,也怪不得皇上偏袒。撇开政治主张,大部分朝臣还是十分钦佩杨鸿章的,那些帮忙的西洋和尚也不应该被歧视而是应该得到尊重和嘉奖。

        户部和工部的人则惊讶于杨鸿章的敛财能力,或者说是开源能力,按照杨鸿章的规划早就有人估算过至少要三百万以上,而到目前为止连同赈灾、募兵和建城在内一共拨付了五十五万两的白银,换做一般人早就花光了,可是他没有继续问朝廷要钱,工地上却热火朝天,据说新军的人员已经超过了一万,这些人就算不要军饷,粮食消耗也是一大笔啊。

        不过御史当中也有不怕死的,刘孔昭、黄文杰被逐出京城虽然惨了一些,但是作为御史这不正是最骄傲的事情吗?

        “皇上,臣听闻田宏遇大人自从杨鸿章大婚后就滞留天津,当初他是为数不多的亲自去天津贺喜的,如今又开始参与天津城的建设项目,臣怀疑田宏遇与杨鸿章勾结中饱私囊。而且身为外戚与手握重兵的总兵如此毫不掩饰的勾结岂不让人担心?臣恳请皇上派人前往天津调查,如果田宏遇确实利用杨鸿章的关系在建设项目中捞取好处,就应该立即叫停并且追究责任,对于两人之间的密切关系朝廷应该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加以训诫!”有一位御史站了出来。

        朱由检勃然大怒:“沈智慧,你想去琼州?”

        “皇上,臣是御史!”沈智慧梗着脖子说道。

        “好,好,好,来人,沈智慧藐视君上,流放琼州!”

        “……”众人无语,这皇上,人家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他是御史,现在倒好成了藐视君上!不过心里嘀咕,嘴上刻没人敢说话,看朱由检那生气的样子,显然他刚才说不准大家再弹劾杨鸿章可不是任性一说。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笔趣阁;http://www.xiaoshuogua.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