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一寸山河 >
        李运这个人是绝对不能动的,但是他的党羽又不能太多,朝堂之上,还是需要一些不一样的声音,否则若是偏听偏信,一叶障目,就无法看到整个王朝真正的情况。再者,羽翼过多,尾大不掉,对于皇权本身来说也是一个威胁。

        督察院掌握着整个朝廷的言路,监察百官,在朝廷之上原本应该是常有声音的,但是最近这几年,敢于说真话,敢于得罪人的御史是越来越少。

        用圣德皇帝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大家如今都学会了“和光同尘,与时舒卷”的那一套,看起来是一派君臣上下和乐融融的场面,实际上官官相护,朋党汇集,排除异己,言路断绝。百姓每有疾苦,不得上达天听,整日里,看到的听到的都是一副盛世辉煌的场景,岂不知盛世之下也有饿死鬼,安平之年也有百姓泪,说实话,他并不是很介意那些官员借着官身谋私利,水至清则无鱼。

        前提是,那些官员能够把事情办好,把他安定耕农,阻止兼并的国政推行下去。

        但是最近几年,治下的灾荒屡有发生,虽然从地方官员传来的赈灾折子来看,大大小小的水灾,蝗灾,旱灾都应对得体,处理得十分不错。但是皇帝清楚,自己在折子上看到的那些,和那些地方官,赈灾官员在地方上见到的场景究竟是否一致,还有待商榷。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需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替自己盯着,而不是整天上奏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来应付自己。

        安安静静的督察院,不说话的御史,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喜欢。

        圣德皇帝早就有意在督察院中安插一双自己的眼睛,把他看到的听到的真相如实地禀报上去。

        而这些事情,那坐镇督察院的左都御史田康邦显然是做不到的。若一把手是一个敢说话,不怕得罪人,心思正的人,下面的那些御史们就不敢如此静默。

        皇帝这一次派十四皇子旁听督察院审理姜宁的案子,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为了借此机会找到那么一两个正心诚意,不肯党附的御史,也好让那田康邦挪挪位置,既然占着言路却不愿说话,那就滚犊子好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