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瑜之前考虑的是运输产品,所以要修整工坊通向行宫到鸣水这条大路上的小路,作为附近佃户盖房子之后的其他建设工作发放。但没想到江乐山不仅修了工坊向西的路,还将原本的流民先经过鸣水县城再顺着大路走向工坊的路途缩短,变成了向西而来的人口可以从大路上直接走向工坊。
“正是。”陈关笑道,“我都不敢认了。”
新修小路的末端已经和工坊边缘处原本的光秃山地相连,之前隆山脚下的公田佃户村落和鸣水工坊两处看着像是大小相近的两个村落,如今一看却已经大有不同。
自小路末端起,在路边搭起的竹棚一路绵延往篱笆围起来的工坊边缘而去,随着人口和工作量的增多,工坊显然经过了扩大,和薛瑜记忆里不大相同。放眼望去,远处佃户村落的土房子与气派的工坊灰色房子完全没法比,看起来像是一座堡垒与普通小村子。
棚上有灰色水泥画出的数字“一二三四”,四号竹棚面积最大,其他的面积都差不多。越靠近工坊,数字越小,里面的人精神状态越好。时不时有人走出竹棚,绕回四号竹棚来询问有没有合适的工作做。
远处工坊里十几个烟囱冒出的白烟袅袅向上,人声不多,更多的是吵闹的锤打和锯木头的声音,晾晒水泥板的空地被挪到了这边的入口处,远远传来的忙碌声音热火朝天,灰色的水泥板将工坊内和外隔成了两个世界。
马车停了一会,陈关见薛瑜陷入沉思,挥退了要上来迎接的四号棚内的少年。小路上慢慢走来一行新的外来流民,他们茫然地站在路口,小心绕过马车附近,跟随风闻寻找着红色石头往鸣水而来的人们走到这时,忽地开始怀疑传言是否准确。
传言里这里收留任何流民,只要你肯做事、肯听话,不仅没有钱也没力气干活的时候会给一口饭吃,还会教人们习武读书,治病学手艺。
听起来几乎像神仙来施舍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