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会再得第一的,很多很多个第一。让母亲和妹妹都过上好日子,让自己有机会回报她。
薛瑜不知道自己来工坊转了一圈就成了别人的偶像,辛林的生活是厂区里一百多留下的流民们的一个缩影,而支撑厂区的另一大支柱附近的佃户们的生活她则是远远看着,从江乐山等人口中了解。
工坊的一切都来自薛瑜最初投的一笔钱和之后的订单,留在这里的人们除了流民就是附近的公田佃户,流民暂时不能离开工坊区域,佃户则是来这里盖完房子等等重体力活赚钱就能走。有不少庄园里的佃户也很心动他们能在农闲时找到活干,托人来询问。
江乐山推行的工坊内只靠记录和粮食交易不能说不好,但如何稳定保证公信力和稳定内部市场价格就是一大难题。现在没有出事只是大部分流民还没有还完之前救助的债务,没钱拿出来交易罢了,未来粮食价格涨跌和私下交易都会影响他的制度构建。
薛瑜的问题让江乐山怔了一会,拱手一揖到地,“殿下洞察秋毫,臣远不及也。”
“尽快给我一个解决办法。吴管事需要解决的监察管理,江县令作为工坊话事人,也得记得过一遍。
水泥我需要调大概十石进京,今天就可以开始往回运送。水泥的原料运输和成品输送我会让黎熊去联系,你们只需要尽快出货。记得,绝对不能偷懒不做好全部配比送出去。之后被催得再急也不行。马车制造也要加快,这次来的姜匠你们也都见礼过了,得快点带出来一部分熟练的学徒。”
薛瑜边走边安排事情,一行人出了工坊的篱笆,她蹲下来拨了拨田里新生的麦苗,呼出一口气,回头望着几人笑起来,“怎么样?是不是不仅不觉得留下的人多了,反而实在太少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笔趣阁;http://www.biquguaxs.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