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新格物致道 >
        当然,这只是设想,实战中什么情况都会发生,柳致知对邓昆并不很了解,也从未想过要专门对付他。邓昆眼中露出谨慎的神情,头顶之上,末日幡一展,血云一乱,一幅影像在柳致知眼前展开,一个个少女,极其美丽,眼角含情,深情望着柳致知,柳致知知道这是末日幡中阴魂所显,并未当回事。

        一个少女笑了,望着柳致知,款款走来,柳致知心中不起波澜,看她怎么做,结果她直接走进,遇到大日光辉,惨叫一声,化为一缕轻烟,后面的少女一个接一个,似飞蛾扑火一样,越往后面,那些少女的眼神中充满恐惧和哀求,仿佛在埋怨柳致知的绝情,看着美丽的少女一个个化这轻烟,柳致知的心往下沉,虽然这些少女是阴魂所化,但一个接一个魂飞魄散,其中有柳致知的责任,明知这是邓昆的计策,柳致知心中升起不忍之心。

        念头刚一动,头上的大日开始暗淡,眼根开始朦动,六根之中,眼根为首,眼根一乱,耳鼻识身意开始乱了,柳致知知道不好,眼前环境开始变化,好像置身于世俗间,眼前所见,一个个少女为人凌辱,为人虐待,为人杀害,而他在一旁却袖手旁观,好像为他而死,他忍受不住了。

        头上大日进一步暗淡,柳致知坠入挣扎之中,脸上表情开始扭曲,邓昆笑了,他知道柳致知是正派人,他真真实实的将一个个阴魂化成少女,飞蛾扑火一样在柳致知面前魂飞魄散,他不在乎,幡中还有上百万的阴魂,而柳致知却不知不觉中被他引入自责之中,等大日一熄,那么柳致知的生死就在他的掌心之中,虽然对方境界在他之上,然而,又有何用。

        眼见柳致知就要陷入危机之中,柳致知也知道,他也陷入龙谓伊类似的众生拷问之中,不过并不是进入众生之河,而是他自己的内心之中,内心好像分裂成多个面孔,和那些少女在拷问自己,为什么不救救她们,为什么这样冷漠,为什么……

        柳致知陷入挣扎之中,甚至开始忘记了自己正在和邓昆对峙,他在心目中痛苦大喊:“你们为什么叫我救,我自己都救不了自己!”

        语言一出,脑中灵光一闪,好像想起什么,又想不起,柳致知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他模糊记得,自己是遭受了什么人眼根攻击,那是什么人,而那些少女又在一旁责问他,柳致知又叫到:“你们为什么过来,为什么逆来顺受!”

        头脑中轰的一声,一段经文跳入脑中,那是《金刚经》的经文: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此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一念即此,眼睛陡然睁开,一切幻像都随风而去,头顶大日复明,光华四射,而那一个个阴魂化成的少女,在柳致知眼中,复为阴魂,在大日笼罩下,并未化为轻烟,而是一个个仿佛苏醒了一样,大日一照,怨气化为轻烟,而其自身却向柳致知一恭,投入另一个空间。

        邓昆愣住了,他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柳致知却知道,之前的他化出大日,还执着真空涨落,能量虽然极其庞大,但偏于物质性,仅仅是死的,充满了毁灭,《金刚经》他早就会背了,其中道理也多次反思,但这次危机,却使他真正悟到一点,用语言来说,总是不能如意,菩萨心中不会执着于我,故不存在困惑,《道德经》上亦说:我所以有大患者,为我有身,及吾无身,何患之有。人常执着“我”这个概念,无量众生有无量个“我”,无穷的“我”没有尽头,“我”之不灭,实无众生得度。

        而众多阴魂的问题,都限于自身的知见,都牵涉到一个我,而我之一灭,都不存在问题,这个“我”均是识神所认定的假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非我,话虽绕口,但语言总是有缺憾,庄子的坐忘与齐物,实质说明同一个问题,忘我也好,泯灭自我的概念与物化一,称为齐物也好,都说明这个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