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组装完成的便是那五条普通的生产线,这次李长河很快联系到袁老,将自己的需求说了出来。袁老听到对方居然还要招收工人,并且比上次的要的人多上四五倍,这次要招收普通工人600人,然后还有其他的技术人员,总人数达到了650人。

        当然原来厂房已经不够用了,现在重新组装的生产线全部安排在新厂房中,两家基建公司自开工以来,便一直没有停过停歇过,厂房一座又一座的拔地而起,原本滩涂遍野空地上已经盖满了一座座的新工厂,柏油马路更是四通八达,早已不是当初荒野丛生的空地,这次由于是普通的生产线,需要的人手众多,培养工人的时间也会相对延长,直到半个月之后,这五条生产线才慢慢进入了试产阶段,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普通的生产线渐渐的进入正轨。

        李长河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设立了各种奖励制度,如果工人们超额的完成了每天的生产任务,便会得到一笔不菲的奖金。

        在金钱的诱惑下,工人们发出了十倍百倍的热情,按照正常的标准每天能够生产出700台冰箱,但自从这种奖励制度出来后,普通生产线居然也能每天生产岀1000冰箱,竟然达到了半自动生产线的产量,这让德国的工程师万分的吃惊,直夸中国工人们的吃苦耐劳。

        的销量依旧火爆,一个月之内便卖出了5万台冰箱,且后劲比香江市场跟要足,毕竟两者的体量摆在那里,现今香江总人口在500万左右,而去有1700万人员,两者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

        李长河果然有先见之明,随着市场的越来越好,单单四条半自动生产线己不能满足香江和的需求量,而普通生产线的投产便是解了现在的燃眉之急。

        不久后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纷纷找上门来,光每年的代理费就达到了两亿。

        而这些国家所下的订单更是一个天文数字,第一期便预定了20万台,签订的金额更高达25亿。

        这一批订单的岀现让感觉生产力足够的海尔马上捉襟见肘了起来,李长河马上调整生产计划,启动三班倒机制,这才让生产压力减轻了下来,九条生产线全力生产,一天便能生产出15000台冰箱,这也差不多能应付现今销量了。

        苏羽在知道海尔的销售情况后,还是比较满意的,这也成了苏羽手中目前盈利最强的一家公司。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笔趣阁;http://www.xiaoshuogua.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