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选定下来,解说的内容也得熟悉一下。解说词交给刘力群,他写出一个厂子的解说词,李文兰就背一个厂子的,觉得自己背得没问题了,就跑到编织厂找亲娘,让她听自己讲的咋样,字正不正,腔圆不圆。

        别人听得津津有味,常仙草烦得够呛:“这要不是大队长给你撑腰,你看我拿鞋底乎你不。”

        赵仙枝一把拉过文兰,挡在自己身后说:“凭啥乎我们。我们孩子讲的多好,这小声意,跟大喇叭里女播音员似的。你不是因为孩子比你说的好,怕以后孩子超过你去吧?”

        你知道不知道,如果不是自己分析到位,就得你去解说了?常仙草看着一脸正气的赵仙枝,气的说不出话来,深恨自己那晚干嘛多嘴,不如劝夏菊花直接让赵仙枝解说。

        她不知道,就算她把赵仙枝说得天花乱坠,夏菊花也不会让赵仙枝当解说员,现在她就看好李文兰。

        齐书记也觉得李文兰解说的不错——明天参观团就要到了,县里派出了宣传部长带队,提前进驻平安庄指导,齐书记也亲临指导,自然要先按平安庄自己的安排走一圈,再提意见。

        “这解说员说的不是挺好的。”齐小叔认为夏菊花对组织不老实:“那天在电话里叫屈,我还以为你要亲自上场解说呢。”

        “这是常组长的闺女,今年半年的时候初中毕业了,我一想也就她合适。”夏菊花看向李文兰的眼神里带着欣赏,觉得她与红玲、红翠的精神面貌又不一样。

        应该是年纪小的原因,文兰记事不久后,平安庄人就不再为吃饱饭发愁,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过。李文兰是随着刘力群由识字班到小学、再从小学考上初中的那一拔孩子。

        红玲、红翠她们只比文兰大六七岁,懂事稳重的似乎没有过童年。文兰却一看就开朗明媚,声音里都带着自信,哪怕是刚开始讲解时带一点紧张得声音发颤,很快便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稳定下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