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春林怒了:“你咋知道我们考不上大学?我告诉你夏菊花,我们肯定能考上大学!你不用瞧不起我们,觉得我们知青欠着你们平安庄大队的,我们愿意下乡吗,我愿意种地吗,你等着,等我们考上大学有你们后悔的时候。”
夏菊花看着那张年轻的、因为愤怒扭曲的脸,觉得李长顺当年把知青集中在知青点,让他们不跟平安庄社员掺和在一起的决定,实在太正确了。
她回答邓春林的声音有些冰冷:“平安庄的人,从来没觉得知青欠我们什么。不过你自己如果觉得欠了,我们也不反对。毕竟这些年来知青干了多少活、打了多少粮食,又从大队借了多少口粮,到现在都没还上,你们知青心里有数,大队帐本上也记得清楚。”
“我今天叫你来,是因为你是知青组长,想问你知青的想法,不是要跟你吵架。如果你觉得自己可以代表知青做决定,那我就跟你到知青点,一起问一问知青,看他们是不是同意你的决定。”夏菊花听到邓春林到现在,还要把所有知青都拉到自己一边壮胆,想给自己扣上瞧不起所有知青的帽子十分反感,说话自然不给他留客气。
随着夏菊花声音的提高,邓春林的气焰反而一点点降了下去,他猛然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知青想参加高考,报名得大队同意并盖章。
刚才他对夏菊花那样说话,夏菊花完全能找出个有理由,不给他报名表盖章,让他报不成名。连名都报不上,还咋参加高考,咋成为一名大学生,进而成为国家干部,最终让平安庄大队所有社员后悔,没有提前跟他打好关系?!
想到这里,邓春林脸上硬是挤出一丝笑来:“大队长,你看我刚才态度不好,不是有意的。是因为今天我们去县城找书,没有找到有些着急,心里上火说话有点冲。你体谅一下我们知青响应国家号召,希望参加高考的急切心情,别跟我一般见识。”
对于邓春林的变脸术,夏菊花在春节休假时已经领教过,现在根本不以为意:“你知道自己态度不好了?我可以不计较你的态度,可地里的庄稼等不起,知青必须有一个态度。走,现在咱们就到知青点去。”
夏菊花说的很大度,可只要她跟邓春林一起回到知青点,说明情况之后,知青们能不想想利弊?本就已经不大得人心的邓春林,面目便再一次暴露在知青面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