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莫鉴于流潦而鉴于止水,以其清且静也。”
“混混之水浊,可以濯吾足乎?泠泠之水清,可以濯吾缨乎?”
“山致其高而云雨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龙生焉,君子致其道而德泽流焉。”
……
在文子著作的《通玄真经》中,诸多学说与水相关,又有着不断的衍生。
李鸿儒读文时只觉感觉平常,待得太吾研读推衍修行,这让他有了一些特殊的感觉。
《通玄真经》似乎对水起着极为柔和的融入性。
这种融入与《抱朴子》相似,只是《抱朴子》运用的范围虽广,但更多是需要脚踏实地的环境,难于作用到空中和水中。
眼下的《通玄真经》给予了另外一种融入。
李鸿儒在水中的时候很少,一时也难知这种能力是否在将来用得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