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抱朴子》带来的自然适应力帮衬,李鸿儒才勉强定下心来。

        待得早上六点,他才用过早餐,叫上了马车。

        皇宫午门之处,百官早已经进入,此时午门外汇聚着诸多年轻战将和姿态不凡的文人,足有上百人。

        这是在针对汗国大捷中表现突出之人。

        李鸿儒看到了定襄道行军的苏烈等人,也看到了通漠道的周飞卫等人。

        两人军功不低,都站到了极为前列的位置。

        众人此时的站位颇有点各州郡的较量,也有功绩排名的攀比,便是站位都有着讲究。

        看着簇拥的人群,李鸿儒也不欲钻到前方去打招呼。

        他吊在了后方,不时看看人,又不时看看午门之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