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南洋崛起 >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早年四处征战,伤痕累累,留下了一个多病多痛的身躯,特别是与太平天国决战天京,一颗子弹从曾国荃左唇打入,左脸穿出,即便如此,他依旧带着重襟血渍继续巡视前线,性格之坚忍非常人所能及。

        曾氏一门,劳苦功高,一文一武,战功赫赫,为爱新觉罗守住了半壁江山,同时也引来朝廷的猜忌和兔死狗烹,成为

        慈禧的眼中钉肉中刺。

        有着“曾铁桶”美誉的同时,还获得“老饕”之恶名,并且名满天下,其实,在曾国荃逝世后,《清稗类钞》中有相关记载忠襄资财亦不及百万,不若近今疆吏之数年可致千万也。从这点看,曾国荃的贪婪仅仅只是表象而已。

        曾国荃本身并非贪婪和杀戮成性,反而及其爱民和憎恶贪官。每当清政府危机四起之时,都不得不请曾国荃出山,让其临危受命。因为曾国荃一旦接任,有着“亡命徒”基因的他没有什么不敢干的。

        山西遭遇大旱,局势岌岌可危,随时都会爆发民乱,曾国荃接任山西巡抚之后,一方面积极筹钱筹粮,活人无数,百姓都给他立生词,史料记载,“先后赈银一千三百万两、米二百万石,活饥民六百万。”

        在救人的同时,曾国荃又举起屠刀,对贪官实施铁腕政策,不仅对贪污钱财者马上斩首示众,连衙门都不允许修建,一旦修建,立即就地免职。

        就是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霸蛮”湘人性格,曾国荃让人爱恨交加,同时,湘人那种“敢为人先”的精神也经常能在曾国荃的身上看到,并让其建功无数。

        因此,即便是一个颇具争议、朝廷忌惮的人物,曾国荃也获得了“一等威毅伯”的封爵,并且在病逝之后得谥“忠襄”。

        在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任上,史书评价为其“总揽宏纲,不苛细故,军民相安”,这种评价也算是正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