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南洋崛起 >
        “第三,刚刚拉响的长军笛也是一种善意,是对方海军对我军表示善意和敬意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如果对方在准备战斗,拉响的就不是这样的军笛,而是战斗警报,并拉开具有攻击性的战斗警报。”

        曹德庆看着兰芳海军舰队缓缓驶进黄浦江口,思考了一下说“李参谋,听明白林参谋的解释了吧,你立即快马加鞭到上海县城向道台大人汇报,既然对方已经表示了善意,提醒道台大人一定要注意礼节,亲自带队去码头迎接。”

        “喳!”曹德庆身边的另一个参谋单膝下跪领命离开观察指挥台。

        “小林,你带着我的军印亲自去一下江宁两江总督府,向制台大人汇报这里的情况,我等会会前往县城,了解到更详细的情报会继续派人到江宁总督府汇报。”

        “喳!”作为非淮勇一系的林参谋听到曹德庆的口气,心中一喜,立即开心的领命离开观察指挥台。

        十六铺码头,现代的上海黄浦江客运码头。

        自开埠以来,十六铺一带建造了踏步式砖木结构的简易码头,用于停靠船只上下旅客和装卸货物,清、外资航线云集在此,成为远东第一港口,全国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虽然在同治年间合并成立了招商总局,并统一定名为金利原码头,但“十六铺码头”这个名号依旧保持着。

        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综错复杂的社会环境,开埠以后,随着劳工的蜂拥而入,摊贩、茶馆、烟馆、妓院、赌博、帮会等营生应运而生。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上海大亨黄金荣和杜月笙都是从这里发家致富,成就一番霸业。十九世纪的“十六铺码头”,尘土飞扬,到处都是行李箱、箩筐,也弥漫着汗味、水果味、干货、鸡鸭禽类的味道,码头的人们脚步急匆匆,一批又一批人从轮船上下到码头,一批又一批的货物被码头搬运工身挑肩扛的卸下货轮。

        繁忙、嘈杂和混乱就是“十六铺码头”的真实写照,大东门码头是十六铺最大的码头,突然迎来一队官兵,驱赶着大东门码头及两边的杨家渡、恒生码头、老白渡码头的船只和人员。

        上海道台(苏松太道)邵友濂领着松江知府(松江府)姚丙吉、上海知县(上海县)莫祥芝等人也是坐着轿子随后赶到这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