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南洋崛起 >
        中法战争的不败而败源于清政府的无能,也源于清朝皇室的胆怯,其根源还是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4000人劳师远征,却征服了铁血大清,彻底被打开国门。客观上来说,是英军兵器占有优势,战略战术运用得到,其实,关键还是清政府的无能,整个统治集团内部,弥漫着享乐苟安,贪污腐化气息。

        时隔十四年,尝到甜头的英军联合法军再次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英法联军攻入清政府首都,逼得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并没有吸取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战术依旧笨拙落后,一败再败。

        虽然几十年后的中法战争胜利了,但这个胜利并不是大清政府军的胜利,而是黑旗军的胜利,是地方武装的胜利。

        黑旗军是一支地方武装,是原太平天国时期活跃在两广边境的农民起义军,是一支天地会起义军,即便是胜利了,结果还是不败而败。

        其实,从战略战术上讲,欧洲的军队并没有太大的优越性,欧洲大陆最强陆军都能败于农民起义军之手,可见欧洲军队并没有多么可怕,可怕的是清政府的政府军实在太差劲,甚至还是猪队友的档次。

        真正让铁血大清集团内部警醒的是第三场败仗----甲午战争,清军海陆两线大溃败,集团内的汉人开始醒悟,大力实施洋务运动等救国之举,试图扭转局面,但铁血大清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最后从内部轰然倒塌。

        而甲午战争,并不是武器装备的差距,而是清朝内部党派斗争的惨剧。敌我双方,一个蓄谋已久,举全国之力,一方内部斗争,相互扯后腿,战争的结果可想而知。

        龙影不是铁血大清,袁木也不是慈禧太后,刚到苏门答腊岛就和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海军杠上,并且全歼五艘军舰,这让英军的指挥官意识到这里不是铁血大清的地盘,必须谨慎对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