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城中军营,皇甫嵩回来时正演练攻坚战术。

        到目前为止,他手下收纳了千余黄巾降军,这些黄巾降军素质不错,身强力壮,可以培养成大橹盾阵的重步兵,重步兵擅长鱼鳞阵分进、合击,更适合攻城。

        目前的最大问题是江陵城中没有足够的大橹盾,此刻只能临时赶制。

        于是就地取材,以荆州山中生长的箭竹编织大盾,盾横截面为箭头之形,增加防护效率,因为没有多余的时间编织两层竹盾,单层的直面盾牌遇到弓弩射击时,箭矢垂直扎向盾面,往往能洞穿,若改横截面改为箭头形状,一般射来的箭矢就会在两侧滑开。

        因为要攻坚,攻坚目标自然是被黄巾占据的襄阳城,因为隔得远,皇甫嵩也不知道预备的洪流有什么效果,所以做了最坏的打算,再把襄阳城打回来,不过防守这座江陵城也是很重要的,所以除了斜面大竹盾外,皇甫嵩还给军中配备了大量斧头、长叉。

        长矛有一种变形武器,叫双刃矛,效果与叉类似,方便拆除工事。

        任由屯长级别的军吏组织军士演练攻坚战术,皇甫嵩召集中各部校尉分配战斗任务。

        “明日我军出江陵先往西而行,吾已传令江夏,命江夏各军相随,进而北上,夺回襄阳。”

        一卷精致的白绢地图铺在桌上,一个个泥捏的标志物先后被摆上,目前最好的消息就是襄阳才刚刚丢失,襄阳城防被黄巾打下,可是损坏了很多的城防工具,此时正是回击的好时机。

        若等上些许时日,那时候黄巾营垒坚固,铸成严密的协防体系,那就难打了,就像是这江陵城,进入此城之后,皇甫嵩才知道自己是多么幸运,此城若是有了防备,有军防守,单纯攻打,不能断粮断水的情况,他估计只要城内上下一心,恐怕三五月都难以打下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