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呈现符合东方审美的白里透红的肤色,人形机器人的仿生皮肤并不是直接调好的颜色填充的,而是采用类似人类皮肤的多层结构,使用不同材质不同透明度和颜色的软质材料分别模拟人类皮肤的透明表皮高弹真皮和皮下组织。

        粗略看仿生皮肤里侧是一片红色,但要是仔细看去,就会发现其实是白色基底上密密麻麻的红色器件,各种部件几乎上都是红色构造的。

        这样一来,当光线穿过半透明的仿生皮肤层,会被“照亮”底层的红色“肌肤”反射回来的红光再经过真皮层的折射最终变成淡淡的真人肤色。

        实际上,自然界是不存在粉红色光线的,这是人类眼睛特有的一种“错觉”,就像我们会把七色光看成是白光一样。

        这种让红色底层透过白色半透明介质形成的肤色,比直接在仿生皮肤表面喷涂颜料看起来更有质感更加真实,没有一般塑胶机器人特有的那种违和的橡胶光泽。

        对于追求飞跃恐怖谷的机器人学来说,拟真度是永无止境的,只有尽可能接近100%拟真,才能避免掉进恐怖谷陷阱里面导致消费者的恶感,因此即使使用多层皮肤成本大增也不得不选择它。

        而这种仿生多层皮肤的效果也的确对得起复杂的生产工艺和高昂的成本,前几代的仿生机器人还能让人看到“假”人的痕迹,而在现在的小星系列身上却是完全看不到了,无论是现有的图片识别引擎还是众多网友,都完全不能看出小星的假来;现在至少通过网络查看照片和视频,以及中远距离实际查看都无法辨别真假。

        只有凑近了看,通过观察肌肉运动的异常,以及只有毛孔却没有汗毛的皮肤才能看出小星不是真人的一面;当然,这也是得拥有这种观察力的人才能看出来。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虽然小星身上使用了大量微型电动机来模拟骨骼肌的拉伸效果,可以比传统转子电动机更好的模拟人类肢体运动。

        但人类身上大大小小有六百多块骨骼肌,还有数量无法计数的肌肉纤维形成的表情肌等等,凭借现有的技术也根本不可能完全100%还原,只能择优选择,优先挑选视觉效果明显模拟难度较小的进行模拟实现,如今已经实现四肢肌体和主要表情肌的还原,至于其他的功能自然是先被放弃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