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都喜欢看哪一类的书?”

        “基本两类,一是学习怎么处理手头的工作,比如《华为工作法》《人物传记》;二是学习、模仿怎么写作的书,如《百年孤独》《人生》《平凡的世界》《活着》《活着之上》等。”我坚定的回答,因为最近一直在梳理这个方面的知识。

        “生命的魅力在于思考,多读书好啊,多读书就会思考很多,有思考的人生才不负此身此事此时。”莫爷爷感叹道。

        我叹了口气道:“就是有时候学的东西不知道怎么用,遇到问题不知道看哪方面的书,往往是看书中作者处理起来游刃有余到自己了就傻眼了。”

        “这是自然,不常说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读书也一样,你读十年一年都不够用。你不是喜欢读人物传记嘛,应该有所体会,首先厉害的人物都是及早的就找到了一套为人处世哲学,其次你会发现这些人的成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由渊源的,最后选择适合自己的。”莫爷爷耐心的解释道。

        我不断的点头,莫爷爷担心我理解的不够透彻,根据自己这些年的心得体会分享道:“其实现在回想自己年轻的时候,花在找办法的时间还是少了,总觉得凭着感觉做事凭着良心做事就好了,其实年轻的时候关键时刻就那么几次,我们这关键几次的对梦想的坚守或者放弃往往直接决定了我们的一生。”

        虽然我不知道莫爷爷说话的故事场景,但是我只对莫爷爷的话是由衷而言的。我结合目前的管理难题道:“爷爷,我们现在团队虽然已经发展的不错,但还远远没有达到我的要求,我现在的困惑是下面这些人往往不知道着急,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往往告诉了怎么做,接下来总不能按照我要求的时间点完成工作目标。”

        “你举个具体的例子听听。”

        “比如招商,一天规定的电话数量总是打不完,话术也不尽完美,其实这些我们都是有规定的,比如话术手册我们都有发。”

        “你想过这里面的原因了吗?你现在对此的策略是什么?”

        “原因嘛,就是责任心不强,策略就是奖罚。”

        “你说的对,但是你要分析清楚每个人的特点,激励一定是激动到位才会有效果,至于责任心嘛,一方面大家是员工,不是老板,责任心很难量化,关键是任务目标还是要细化,比如一天跟踪一次是否可以细化到一天跟踪三次,每周激励一次是否可以变为每天激励一次,我提的只是建议,你一定要清楚每件麻烦事都有办法解决,只是你是否找到了。”莫爷爷根据我提的困难一一给我举例解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