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制符人 >
        在绘画上缺乏创造力,这是周林的短板,可能唯一让他骄傲的是,他可以做到学什么像什么,当然这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好处--造假!

        周林无法做到像其他造假人那样举一反三,用名家的手法创作新的构图,用来冒充名家真迹,他只能完全照搬原作进行临摹。

        但好在他自己有大量藏品,把自己的藏品临摹一遍卖出去,只要手中真迹不流出,那就谁也发现不了。

        当然如果别人手中有他感兴趣的画作,若是对方不肯相让,周林只需看上几眼,回去就能临摹出来,然后找机会再去掉包,那么真迹就到了自己手里。

        他在自己每一幅临摹的作品中,都加了暗记,这样才能辨认出哪张是真的那张是假的,因为他画的实在是太像了,经常会连自己都分辨不出来。

        国家博物馆的那张《行旅图》也是他的仿品,当然不会是像鹿笙儿想的在博物馆中掉的包,而是早一千年前,范溪画完不久,就被他给换走了。

        其实范溪当时也有察觉,只是看仿品可能效果更好,他又跟周林关系不错,同时周林经常给他提供高质量的绘画材料,甚至连画《行旅图》用的绢和毛笔墨条,都是周林提供的,他也只好睁只眼闭只眼,只当什么都不知道。

        助教可不会相信国家博物馆那张藏品会是周林画的赝品,他认为周林画的再好,终究不是原作,便提示鹿笙儿,临摹学习还是需要按照原作的路子走,怎能跟着临摹的作品临习?

        因此还是想让鹿笙儿使用自己那幅昂贵的复制品,甚至同意将复制品留下来几天,而不是每天拿过来再带回去。

        只是这个时候他是不敢再提复制品价值多少,人家一张仿品就花了五十万,还不说其他物品的价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