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和离开了蜀山,回到了客栈,她这次前前后后离开了四天,回来时发现皎柏和陈元慎已经相处得很好了,皎柏性子很开朗,善于交朋友,陈元慎虽然是个十多岁的少年,但性子成熟,小小年纪,武艺已经不错,所以俩人倒是很能聊上几句。
她不知道,这几天,陈元慎的心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孙西棠坐下很多弟子都是玉和给的,皎柏见师祖带着个少年在身边,天资似乎不错,心想难道师祖又要给师父塞徒弟了不成,可问了问陈元慎,才发现他虽然武艺不错,天资也好,但似乎并不向往道门,皎柏觉得有必要提前跟这个未来的小师弟多普及一下,于是日日同陈元慎讲些修道的好处,师父及师祖的厉害之处,陈元慎很是尊敬玉和,本来又有慧根,一点就透,听了几日倒也悟出一些入门的道法来,举一反三,悟了些道理,用在了练剑上,进步可谓是一日千里,皎柏见了更加高兴,觉得若是有这样一个师弟真是再好不过了。
玉和回来之后,只是照例问了一些俩人是否平安之类的话,见皎柏很似乎兴奋的模样,也没怎么在意。皎柏听说师父在茅山帮忙引归生魂呢,提出也想去帮忙,玉和道:“这样自然最好,也乘机磨练一番。”
倒是陈元慎,不过才几日不见,他的剑法已经练得愈发好了,玉和赞道:“不错,不错,你进步很快,我当年练这剑法时候也不过如此而已。”
陈元慎听了,觉得很是吃惊,皎柏说自己在武学上很有天赋,令人称羡,但如今的进步还是靠着皎柏讲了些道法才悟出来的,先生若是当年初学剑法时就有这样的水平,那是怎样一种存在啊?陈元慎想不出,道:“先生的才能,我不能望其项背,这几日,幸亏有皎柏道长指点我,我才悟出了些剑意。”
玉和道:“皎柏为人很是热心,剑法也不错,他能指点你再好不过了。”又问了陈元慎这几日是否寻到合适的差事。
陈元慎推说道:“尚未。”经过这几日,他如今的想法发生了很大变化,皎柏一直夸赞他很有适合修道,又说了许多道家的法理给他听,说孙西棠教导弟子很是用心,陈元慎自然听得出来这是有说服自己的意思在里头的,他听了几日,颇有所感,心里对修道者顺应天道,清心寡欲的生活竟然生出几分向往之情。回想之前,先生似乎并没有想引他入道门的想法,他很疑惑,自己到底要不要修道呢?
玉和见陈元慎迟迟寻不到差事,心想他似乎还是喜欢江湖人快意潇洒的生活,年纪也还小,只能让他细细考量。
后来的两天,陈元慎依旧没找到差事,玉和反反复复考量了他的剑法,确定他确实已经练得大成了,想要浪迹江湖,武功好才能占住一席之地,心里想若是在成都找不到合适的差事,不如换个地方看看,还没等跟陈元慎说呢,孙西棠急吼吼来了,他这次见过了玉和,竟然提出要和陈元慎比试,道:“前次忙着见师父,忘了跟这小子好好打一场,今日一定要补回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