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既保住了名声,又永绝后患。

        这在帝王家,就是典型的“先捧后杀”。

        而他朱慈焕苟活了一世。

        宁愿就这么死了,也不愿意接受康熙的怜悯,反正结果都一样。

        所以他认为,自个这辈子,可以善终了。

        “大胆朱慈焕,皇上让你守孝陵,不比你在穷山僻壤当教书先生要好的多,你要是推辞的话,这就是抗旨,是不孝!”梁九功尖细厉喝。

        就连帐中的一位大臣,也跟着附和道:“朱慈焕,你口口声声说自个没有参与反清复明,但这和尚到底打着你的名声招摇撞骗,刺杀万岁爷和诸位皇子。”

        “就是,我看这事,与你也脱不了干系!”大概都摸清了康熙的心思,另一个大臣也跟着说。

        闻言,朱慈焕从容地为自个辩护:“吾数十年来改易姓名,冀避祸耳……吾年事已高,血气已衰,须发皆白,乃不反于三晋变乱之时,而反于清宁无事之日乎?且所谓谋反者,必占据城池,积草屯粮,招军买马,打造盔甲,吾曾有一于此乎?”

        听到这,若音的柳眉,微不可察地蹙了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